52词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和籴使

和籴使

官名。①北魏朝廷派遣主管某一地区和籴事务的使者,或称和籴大使。②唐德宗时,度支以边储无备,置此与边民和籴。穆宗长庆元年(821),因经年无效徒扰边民而罢。


官名。北魏始有和籴之制,《魏书·食货志》谓“收内郡兵资,与民和籴,积为边备。”即官府出钱购买民粮,以供军用,名义上双方议价交易,称为和籴。唐元和十五年(公元820年)曾命中官五人为京西和籴使。《新唐书·食货志三》谓“当时府县配户督限,甚于赋税,号为和籴,其实害民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复籍

    先因寄籍外省,后愿改归原籍者,称复籍。清制,凡官员复籍,需察其原籍确有坟墓、庐舍,方准改归原籍。由祖籍所在地方官察核,报吏部定议。

  • 扎兰厄真

    即“甲喇额真”。

  • 农工商总局

    官署名。清光绪二十四年(1899)设,掌理农工商政务。寻省。三十二年成立农工商部。

  • 缋工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。冬官府司色下大夫属官,正二命。下设缋工下士以佐其职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

  • 脩闾氏

    同“修闾氏”,见“修闾氏”条。

  • 山东部郎中

    官名。明初户部、刑部所属山东部分置,各一人,正五品。参见“山东部”。

  • 总参谋官

    官名。清末新陆军军官。光绪三十年(1904)定新陆军营制,始置。每军一人,从二品,协都统充,简放。赞佐号令,参画机宜。唯平时不编军,故不常置。

  • 巴牙喇章京

    满语官名。武职。汉译为“护军章京”。

  • 左战帅

    官名。十六国前凉置。为领兵武职,李伟曾任之。参见《晋书·张轨传》。

  • 外命夫

    任朝官的卿大夫、士。相对任宫中官职的卿大夫、士而言。《周礼·天官·阍人》: “凡外、内命夫命妇出入,则为之辟。”贾公彦疏: “内命夫,卿大夫,士之在宫中者”,“对在朝卿大夫、士为外命夫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