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司谏

司谏

官名。① 《周礼》地官属官,掌纠正万民。②谏诤政事阙失之官。宋太宗端拱元年(988)由左、右补阙改名,分置左、右。其后,亦有领他职而不预谏诤者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左、右各置一人,正七品,凡朝廷政事阙失,大臣至百官任非其人,三省至百司事有违失,皆得谏正,分隶门下、中书两省。南宋初不隶两省,高宗绍兴二年(1132)复隶中书门下省。孝宗淳熙十五年(1188)改补阙,光宗绍熙二年(1191)复旧。③明朝詹事府左右春坊属官,分置左、右,从九品,多由他官兼任,掌箴诲鉴戒,拾遗补过。


官名。周置,掌察万民之德和选拔人才等。 《周礼·地官·司谏》:“司谏掌纠万民之德而劝之,朋友正其行而强之,道艺巡问而观察之,以时书其德行道艺,辨其能而可任于国事者,以考乡里之治,以诏废置,以行赦宥。”宋朝司谏分左右,左司谏属门下省,右司谏属中书省,都掌规谏讽谕。见《宋史·职官一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都右司徒

    官名。战国置。《古玺汇编》第二一号:“囗都右司徒”。

  • 奚六部汉军详稳

    官名。辽朝置。北面官,统领奚王府帐下之汉人兵马。

  • 知祥符县事

    官名。宋置,见“知开封县事”。

  • 京都市政公所

    官署名。北洋政府设置,依照民国六年(公元1917年)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布的《京都市政公所暂行编制》的规定,京都市政公所掌办京都市政建设事宜,暂由内务总长兼任督办(其正式衔称是“督办京都市政事宜”),副职

  • 调查员

    官名。北洋政府设于参谋本部、法制局、币制局、临时稽勋局、修订法律馆及东省特别区域法院,掌调查事宜。国民党政府设于监察使署,员额四至六人。

  • 车驾司主事

    官名。明朝始设此官,为车驾司官员之一,与车驾司郎中、车驾司员外郎共同掌管鹵簿、仪仗、禁卫、驿传、厩马等事。清朝沿用明朝官制,也设此官,他与车驾司其他官员共同掌管驿传、邮符、牧马等事;清朝末年废。参看“

  • 同知北院宣徽事

    官名。辽朝北面官,宣徽北院官员,在北院宣徽副使下。官名。辽代宣徽北院设此官,为该院副贰长官。辽代宣徽院相当汉族官制中的工部,但也不完全相等。辽代宣徽北院,掌北院御前祗应之事。见《辽史·百官志一·宣徽北

  • 集正

    宋朝小学职事名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后,在京小学置,员二人,掌学生名册,纠程课不逮者。宋太学职事名。宋代太学置集正二人,掌管学生名册,督促学业后进的学生。斥退学生时,由一集正宣读弹文,另

  • 右骁卫大将军

    官名。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改右备身府为右骁卫,置为十二卫大将军之一,正三品,总府事,并统诸扬府。唐朝沿置,武则天光宅元年(684)改称右武威大将军,中宗神龙元年(705)复名右骁卫大将军。德宗贞元

  • 内翰林国史院

    官署名。清初“内三院”之一。顺治二年(1645)将原设翰林院裁撤,翰林院官分别并入内三院,原内国史院遂改称“内翰林国史院”,长官称“内翰林国史院大学士”。十五年,内三院改为内阁。十八年复旧制后仍称“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