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司吏

司吏

吏名。春秋时即有是称。《墨子·迎敌祠》:“五步有五长,十步有十长,百步有百长,旁有大率,中有大将,皆有司吏卒长。”金、元时亦置。掌路总管府至司县等衙门文书案牍和衙门事务。金朝分女真司吏与汉人司吏。汉人司吏据户多少置员。县司吏上县多为八人,下县六人。元朝府州司吏从低一级衙门中选充,考满出任典史、吏目等流外官。县由贴书等见习司吏和巡尉司司吏中选充。


吏员名。宋有手分,金改称司吏,掌路总管府至县衙、录事司等衙门的文书案牍及其他事务。分为女真司吏和汉人司吏,汉人司吏的员额以户口多寡为差,户多则多置,户少则少置。县司吏的员额,一般为上县八人,下县六人。元沿置,路、府、州的司吏依次从低一级衙门中选充,考满出任典史、吏目等流外官。县司吏由贴书等见习书吏和巡尉司吏中选充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司度下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冬官府匠师中大夫司度中士佐官,正一命。

  • 庖人

    官名。春秋战国置。掌烹饪馐膳肉食。《孟子·万章下》: “其后廪人继粟,庖人继肉。”《周礼》亦有此官,一说为周朝置,《周礼·天官》:“庖人,中士四人,下士八人,府二人,吏四人,贾八人”,“掌共六畜六兽六

  • 琉球官学

    学校名。清朝培养琉球留学生之机构,康熙二十三年(1684)琉球陪臣子弟四人赴京受业,均准入国子监就读,始称官学。其后,二十七年、雍正二年(1724)、乾隆二十五年(1760)、嘉庆十年(1805)、道

  • 翼长

    官名。清朝八旗武职官员。初名“翼领”,乾隆(1736—1795)时改称。健锐、火器、神机、善扑等营及陵寝、围场等处均设。其名称有别,品秩悬殊,职掌各异。如火器营所辖内外二营、健锐营所辖左右二翼各设翼长

  • 善士院

    官署名。明洪武元年 (1368) 始设,为管理佛教事务机构。四年革。

  • 对读官

    见“对读”。科举考试的试务官。宋置,属贡院。凡试卷密封誊录后,将真本与誊录本送交对读所核对。由对读官指挥粗通文墨的大小使臣以对读的方式核对、订正誊录本的脱误。核对完毕,以誊录本送点检试卷官处,进行考校

  • 乐器局

    官署名。北齐置,属太府寺左尚方署,设丞。掌宫廷乐器制作。

  • 率更寺

    官署名。即太子率更寺。官署名。唐置,其长官为率更令,丞为之贰,掌宗族次序礼乐刑罚漏刻之政令。见《旧唐书·职官三》。

  • 三衙

    官署名合称。即殿前都指挥使司 (殿前司、殿司)、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 (侍卫马军司、马司)、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 (侍卫步军司、步司)。北宋置,各设都指挥使为长官,统辖全国禁军。北宋亡,废。南宋初

  • 挈壸郎

    司天散官名。金、元皆置。金二十五阶之第二十三阶,秩正九品下。元十四阶之第十二阶,秩正八品。明洪武四年(1371)置为钦天监散官,以授五官挚壶正。十五年废,改依文散官分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