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印绶

印绶

印和系印的丝带,官吏印章的统称。凡治事的命官皆颁有印绶,以示职权受命于天子,并代表级别和权力。历代有之,但具体制度或有不同。


官印及绾印之组的合称。战国时,凡官印均称玺。至汉代,除皇帝与皇后、太子、诸王的玺仍以玺为称之外,官员的玺均改称为印。官印按质地分,有金印、银印、铜印之别,《南齐书·舆服志》记南齐官印之制说:“公侯五等金章,公世子金印,侯银印,贵嫔夫人金章,公主、王太妃、封君金印,六宫以下公侯太夫人、夫人银印。其公、将军金章,光禄大夫、卿、尹、太子傅、诸领护将军、中郎将、校尉、郡国太守内史、四品五品将军, 皆银章, 尚书令仆、中书监令、秘书监丞、太子二率、诸府长史、卿、尹、丞、尉、中丞、都水使者、诸州刺史, 皆铜印。”各种质地的印均配以不同色彩的绶。汉制,金印配以紫绶,银印配以青绶,铜印配以墨绶。《南齐书·舆服志》记南齐时的绶制甚详:“乘舆黄赤绶,黄赤缥绿绀五采。太子朱绶, 诸王纁绶, 皆赤黄缥绀四采。妃亦同。相国绿綟绶,三采,绿紫绀。郡公玄朱,侯伯青朱,子男素朱,皆三采。公世子紫,侯世子青,乡、亭、关内侯墨绶,皆二采。郡国太守、内史青,尚书令仆、中书监令、秘书监皆黑,丞皆黄,诸府丞亦黄。皇后与乘舆同赤,贵嫔、夫人、贵人紫,王太妃、长公主、封君亦紫绶、六宫青绶,青白红。郡公、侯夫人青绶。”不同质地的印与不同色彩的绶相配合,表示着不同的级别,职位与权限均寓于其中。梁陈之制,多沿南齐之旧。北朝印绶制度不详,惟除授官员则授予印绶,以印绶的差别以表示其职位权限的等级则与南朝并无差别。北朝又有印绶假给之制,有假印与绶者,有假印而不假绶者,有假绶而不假印者,其详情已不可考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左右寺案

    官署名。宋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置,隶大理寺右治狱,掌断迄公事案后收理追赃等事。参见“大理寺右治狱”。

  • 队副

    官名。东晋、南北朝置,为队主副贰。北魏初为比视官,犯谴不得当刑,孝明帝时依中正之例,方可当刑。北齐左、右卫置,从七品; 太子二卫所置为从八品。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十二卫诸鹰扬府皆置,为队正之副。唐

  • 中书令

    官名。① 西汉为“中书谒者令”简称,武帝时置,由宦者担任,掌收纳尚书奏事、传达皇帝诏令,成帝时改中谒者令。参见“中书谒者令”。②魏晋南北朝为中书省长官之一。三国魏文帝初年分秘书置中书省,以秘书左、右丞

  • 铨廷

    指吏部。吏部专司铨选官吏,故称。《资治通鉴》唐天宝十二年:“借使周公孔子今处铨廷,考其辞华,则不及徐(陵)庾(信)。”注:“铨廷,谓吏部铨量选人之所。”

  • 司马师

    官名。周朝诸侯行大射礼时司仪官员,位次于司马正。《仪礼·大射》: “司马师命负侯者,执旌以负侯。”

  • 司迹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仿《周礼》迹人置,北周沿置。秋官府田正下大夫属官,正二命。下设司迹下士以佐其职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参见“迹人”。

  • 五材将军

    官名。十六国前燕置。《资治通鉴·晋穆帝永和五年 (349)》:“(慕容)儁犹豫未决,以问五材将军封奕。”胡三省注:“燕置五材将军,盖取宋子罕所谓‘天生五材谁能去兵’之义。”

  • 大宗人

    官名。周朝置。主管宗庙祭祀之礼。一说与“大宗伯”同。《礼记·杂记》:“大夫之表,大宗人相,小宗人命龟,卜人作龟。”孔颖达疏:“大宗谓大宗伯也。相佐威仪。”参见“大宗伯”。

  • 诸行宫都部署

    官名。辽置,见“诸行宫都部署院”。

  • 右府

    官署名。①战国时燕、秦等国置。掌工官。亦以代称其长官。燕国铜象尊刻铭有“右府尹”。《睡虎地秦墓竹简 ·秦律杂抄》: “大(太)官、右府、左府、右采铁、左采铁课殿,赀啬夫一盾。”② 即右千牛卫。唐高祖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