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南面官

南面官

辽朝职官类别。与北面官相对而言,以管理汉人为主,也为招徕中原士人,即所谓“以汉制待汉人”。设立汉官,始于太祖时。辽之南面官,大多先设官,后置官署,太祖时有总知汉儿司事、政事令、尚书、仆射等官,世宗时,方置尚书省(后改称中书省)。后晋献十六州之地,辽境内汉人大增,南面官员随之增多。太宗入汴灭后晋,仿后晋制度,设立汉人枢密院,成为管理汉人的最高行政机构,其他官制也日趋完备。但南面官地位远不如北面官。契丹人任职者亦多,凡契丹人任南面官,可从汉仪,着汉服,与汉人通婚。南面官中又分朝官、宫官、军官、方州官、大蕃府官、财赋官、分司官、边防官等。


辽太宗统治中国北部后,官分南北,以国制治契丹,以汉制待汉人。《辽史·百官志一》:“辽国官制,分南、北院。北面治宫帐、部族、属国之政,南面治汉人州县、租赋、军马之事。”其始,汉人枢密院兼尚书省。吏、兵、刑有承旨,户、工有主事,中书省兼礼部,别有户部使司。既得燕、代十六州,乃用唐制,复设南面三省、六部、台、院、寺、监、诸卫、东宫之官、三公府、三师府等,都是南面官。见《辽史·百官志三、百官志四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印铸局艺师

    官名。清末责任内阁属官。宣统三年(1911)四月设责任内阁印铸局,始置。无定额,奏任。承局长之命办理印铸事务。

  • 右善世

    官名。明清僧录司之官员。分掌天下释教之事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设,一人,正六品。清康熙十三年(1674)定设一人,亦为正六品。循序升补左善世,缺出由右阐教升补。

  • 亲事府典军

    官名。唐朝王府亲事府长官,置二员,正五品上,统亲事亲兵守卫、陪从,兼知鞍马。

  • 上林令

    官名。西汉置,秩六百石。初隶少府,武帝元鼎二年(前115)后改归水衡都尉。掌上林苑中禽兽宫馆之事,有八丞二十尉。东汉以来改置“上林苑令”,亦或省称上林令。南朝梁、陈复置,隶司农卿,管理苑囿园池。北齐不

  • 外都水使者

    官名。宋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改制置,掌外都水监事。后废。哲宗元祐四年(1089)复置。官名。宋置,见“都水外监”。

  • 冶匀啬夫

    官名。战国时中山国设置,裘锡奎《啬夫初探》说,近年来河北省文物管理处对平山县中山王墓进行发掘,出土的铜器铭文中有冶匀啬夫之名,“似是以冶铸为专职的官吏。”(见《云梦秦简研究》,1981年中华书局出版。

  • 擢用

    清朝吏部之铨选制度。即任用官员之方法。指不拘流品,越等破格任用贤才之例。凡经博学宏词、经济特科、考廉方正等特科选拔,以及会推、保举荐擢之人才,均属此例。

  • 二卿士

    春秋时楚国令尹与司马的合称。《左传·哀公十六年》记白胜对石乞说:“王与二卿士皆五百人当之,则可矣。”杜注:“二卿士,子西、子期。”其时子西为令尹,子期为司马。可见楚国的令尹、司马相当于郑国的当国、为政

  • 西台中散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《魏书·阉官传》:“(孙小)转西台中散,每从征伐,屡有战功,多获赏赐。”为任职于中书省的中散官。五品中。

  • 管理旧营房大臣

    官名。清明八旗中掌辖旧营房官兵大臣。额设十六人,满洲、蒙古每旗各一人。于都统、副都统内特简。任职一年,岁终更代。凡兵丁内有不安分者严加管束,如能悔过准其居住,若不悛改则遣往拉林种地,岁终将应去应留者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