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南中郎将

南中郎将

官名。东汉末年置。与东、西、北中郎将并称四中郎将,献帝以曹植任之。魏晋南北朝沿置。多帅师征战,职权颇重。或兼荆、江、梁等州刺史,或持节,银印青绶。南朝宋、齐多用宗室诸王。梁时一度罢此职,后复置。东魏静帝天平元年(534)都邺后,于济北置南中郎将府。北魏初,属中护军(护军将军),世宗永平(508—512) 中权隶中领军 (领军将军)。东魏静帝武定七年(549)复属中护军。北齐亦属护军府。


官名。汉末有东西南北四中郎将,皆帅师征伐。汉献帝时曹植为南中郎将。《后汉书·百官志二》、“羽林中郎将”注:“汉末又有四中郎将,皆帅师征伐。不知何时置,董卓为东中郎将,卢植为北中郎北中郎将,献帝以曹植为南中郎将”。其后,魏晋南北朝皆置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助军校尉

    官名。东汉灵帝所置西园八校尉之一,掌统帅中央兵。八校尉为上军、下军、中军、典军、助军、佐军、左、右校尉。见《通典·职官十六·诸校尉》。武官名。东汉末置,见“西园八校尉”。

  • 特区法院

    民国时,因特殊情形在特定区域所设的法院,如当时上海的特区法院即是。

  • 御武校尉

    官名。唐太宗贞观十一年(687)置为从八品上武散官。宋朝沿置,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罢。

  • 监运太中大夫

    官名。郦道元《水经注》记“晋泰始三年(公元267年)五月,武帝遣监运太中大夫赵国都匠中郎将河东乐世修治河滩。”

  • 右奉裕卫率

    官名。即太子右内率府率,唐高宗龙朔二年 (662) 改,咸亨元年 (670) 复名右内率府率。

  • 官名。辅佐官统称。战国时县丞省称丞,为县令副职。汉朝沿用为各官署长官副佐的统称。自中央至郡县均有丞。中央各官署有令、丞,长、丞; 郡有郡丞、县有县丞,其官秩自千石至三百石不等。魏晋南北朝诸卿、诸署令、

  • 参谋署

    官署名。北洋政府置,民国十六年(公元1927年) 七月由原参谋本部改设,属军事部,署长由军事次长一人兼任。署内设事务厅及第一至第六司。事务厅不设厅长,分科办事,各司设司长、参事、秘书、司副官、科长、科

  • 右军师

    官名。东汉献帝建安(196—220)中曹操置。为丞相府重要僚属,员 一人,参议军国大事。三国吴亦置,地位较高,不属丞相府,多由左大司马兼任。官名,掌参议军国大事。三国魏置,为丞相府属吏,员一人。吴也置

  • 十路宣抚司

    官署合称。元世祖中统元年(1260),于燕京、益都济南、河南、北京、平阳太原、真定、东平、大名彰德、西京、京兆等十路分置,掌管各路军政和民政。设宣抚使、副使等职。受燕京行中书省节制。中统二年罢。

  • 尚书行台

    官署名,东汉置尚书,总领政事。三国曹魏,在京都以外置尚书分台,称尚书行台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陈泰传》:“诸葛诞作乱寿春,司马文王率六军军丘头,泰总署行台。”其后,晋置,北魏置,称大行台,隋有行台省,唐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