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十二军

十二军

(1) 隋大业中置左右十二军,见“亚将”。(2)唐初关中最主要的军队。武德二年(公元619年)置十二军,分关中为十二道,诸道均置军府——骠骑府或车骑府,分别隶属于十二军。次年,十二军各立军号,以万年道为参旗军,长安道为鼓旗军,富平道为玄戈军,醴泉道为秉钺军,同州道为羽林军,华州道为骑官军,宁州道为折威军,岐州道为平道军,豳州道为招摇军,西麟道为苑游军,泾州道为天纪军,宜州道为天节军。每军有将、副将各一人,以督耕战。十二军将军低于十二卫大将军一级,军与卫的将军可以兼领。十二军是当时关中最主要的军队,也是唐王朝比较固定的警卫部队,可以分别拨归十二卫担任宿卫或征戍。武德六年 (公元623年) 因天下已定,废十二军,改骠骑将军为统军,车骑将军为别将。一年多后,因突厥入侵,又恢复十二军,每军设将军一人,军下有坊,设坊主一人,以检察户口,劝课农桑。可见十二军均为驻屯的军队。这些驻屯部队包括军户在内,集中居住在城坊,在其中选择五品勋官一人为坊主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四局都林牙

    官名。辽朝置,为北面官。总领客省、器物、太医、兽医四局事务。

  • 辅用库大使

    官名。元朝供膳司设辅用库,其长官为大使,掌规运钱息,以给供需。见《元史·职官三·辅用库》。

  • 三品将军

    两晋南北朝位居第三品的各种名号将军的统称。将军的品位在各朝都有变化,两晋位第三品的有诸征镇安平将军,镇军、抚军至龙骧将军等。《晋书·职官》: “三品将军秩中二千石者,著武冠,平上黑帻,五时朝服,佩水苍

  • 外务部总理王大臣

    官名。清末外务部之长官。光绪二十七年(1901)设。亲王内特简,专任总理部务。又称总理亲王。宣统三年(1911)省。官名。清光绪二十七年(公元1901年)设,为外务部的长官,宣统三年(公元1911年)

  • 黄沁河堤大管勾司

    官署名。金朝属都水监。掌黄河、沁水之河防事务。熙宗皇统三年(1143)四月,置于怀州。

  • 左大丞相

    官名。北魏以来常于“丞相”上加大字以示尊崇。北周静帝大象二年(580) 置左、右大丞相,令“百官总己以听于左大丞相”(《周书·静帝纪》) ,而以杨坚任此职。不久去左、右之号。参见“大丞相”。

  • 典军从事

    州分职吏名。晋代置于益州,《华阳国志》八《大同志》记咸宁五年(公元279年)王濬监梁益二州军事,伐吴,“以典军从事张任、赵明、李高、徐兆为牙门,姚显、郗坚为督。”此为将兵之职,与建安中督军从事之职相近

  • 翰林院勾当官

    官名。宋置,见“翰林院”。

  • 尸禄

    官吏食其禄而不尽其职,在其位而不治其事者叫做尸禄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曹植传》:“夫论德而授官者,成功之君也;量能而受爵者,毕命之臣也。故君无虚授,臣无虚受;虚授谓之谬举,虚受谓之尸禄,《诗》之‘素餐’所

  • 御带

    官名。宋朝初年,选三班使臣以上亲信武臣佩櫜、御剑,为皇帝护卫,称御带,或以宦官充任。真宗咸平元年(998),改称带御器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