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助教

助教

官名。① 国子监诸学置,协助博士教授生徒。西晋武帝咸宁(275—280)中初立国子学,置十五员,讲授儒家经典,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年(385)减为十员。南朝宋沿置十员,分掌十经; 如不置学,则仅设一员。南齐高帝建元四年(482)置国学,设十员,位比御史。梁初沿置,武帝大同七年(541)又置正言助教二员。北魏国子学、太学各置。北齐国子寺之国子学置十员,太学置二十员,四门学置二十员。隋朝国子寺之国子学、太学、四门学各置五员,书学、算学各置二员;文帝开皇十三年(593)改置国子学,仁寿元年(601)罢置; 炀帝大业三年(607)国子监国子学置一员,太学置二员。唐朝国子监国子学置五员,太学置六员,四门学置六员、书学置一员,算学置一员,律学置一员,广文馆置一员。宋朝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前国子学、律学皆置,改制后不置。辽朝国子监国子学置。金朝国子监国子学置二员,太学置四员。元朝集贤院国子学初置四员,成宗大德八年(1304)为分职上都,增置二员; 蒙古翰林院蒙古国子学置二员。元惠宗至正二十五年(1365)朱元璋置国子学,亦设,明洪武十五年(1382)改学为监,置十六员,分掌六堂,后改十五员; 永乐元年(1403)北京国子监置二员,十八年迁都北京后,北监置十五员,南监置六员,后减为四员;中都国子监曾置二员,洪武二十六年罢。清朝顺治元年(1644)建八旗官学,置满洲助教十六员、蒙古助教八员; 并分设六堂,置满、汉助教各十二员; 国子监所兼领算法馆置二员,俄罗斯馆置满、汉各一员。②太医官。协助诸博士以教生徒医学。北魏置“太医助教”。隋朝太常寺太医署置二员。唐朝太医署置药医助教一员、针助教一员。③太史官。协助太史博士教诸生天文历法。北魏置“太史助教”。④太卜官。助诸博士以教生徒占卜相术等。隋朝太常寺太卜署置太卜助教二员、相助教一员。⑤州郡学官。北齐郡置太学助教以协助博士。宋朝开封、临安、河南应天府以外诸次府、大都督府、都督府、诸州、诸军皆置,多以特恩授士人,或用以安置贬谪官员,亦为纳粟授官名目。辽朝上、东、中、南、西五京学,黄龙府学,兴中府学,诸观察使、团练使司、防御使司、刺史之州学,诸县学,皆置。参见“国子助教”等条。


学官名。晋咸宁四年初立国子学,置助教十五人,掌教生徒,东晋置十八人。其后,宋、齐、梁、陈、北魏、北齐、隋皆置。唐代国子学、太学、广文馆、四门馆、律学、书学、算学也皆置助教,掌佐博士教授生徒,其品级从六品上、从七品上、从八品上、从九品下不等。明、清国子监也置助教,从八品。见《通典·职官九·国子监·助教》、《新唐书·百官三·国子监》、《明史·职官二·国子监》、《清史稿·职官二·国子监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福建闽海道提刑按察司

    见“福建广东道提刑按察司”。

  • 右丞相

    官名。战国秦始置,秦朝沿置,为政府最高国务长官,辅助皇帝管理国家政务。亦省称丞相。西汉初唯置一丞相,惠帝六年(前189)分置左、右,文帝二年(前178)又置一丞相,武帝征和二年(前91)复分置,不久又

  • 专门科

    官署名。清末各省提学使司所辖六科之一。光绪三十二年 (1906) 设。掌理本省高等学堂及各种专门学堂之教课规程,设备规则,以及关于管理员、教员、学生等一切事务。置科长一人、副长一人。

  • 都邮

    即“督邮”。

  • 旌擢

    官场用语。宋朝官员建立功勋,朝廷特予升迁官职、差遣,称为旌擢。

  • 中廷

    西周天子在宗庙册封臣子,受命者接受册命时站立的位置。《楚簋铭》: “王各 (格) 于康宫,中倗父内又 (右) 楚立中廷,内史尹氏册命楚。”

  • 女绣锦指挥

    女官名。太平天国女职同官之一,为女绣锦营的主官,官阶为职同指挥。

  • 宫苑副使

    官名。唐朝后期始置,为诸司使之一,多以宦官充任。宋初沿置,多不领本职,仅为武臣迁转之阶,属西班诸司使。真宗咸平元年(998)定为同七品,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改从七品。徽宗政和二年(111

  • 祠部司马

    官名。曲氏高昌国祠部次官,协助祠部长史处理本部事务。如被派遣至诸城相监检校,则称城令。

  • 上林苑监左监副

    官名。明朝上林苑监置。始设于永乐五年 (1407),左右各一人,正六品,与右监副佐监正掌苑囿、园地、牧畜、种植之事,为宫廷提供日常生活的必需品。后与监正不常置,乃以监丞署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