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军机章京

军机章京

官名。清朝军机处之办事官员。俗称“小军机”,又称“枢曹”。其正式名称,早期为“军机司员上行走”或“军机处司员上行走”。乾隆四十五年(1780)以后改称“章京上行走”,因有是称。初无定额,由军机大臣于内阁中书及六部司员内选调兼充。嘉庆四年(1799)以后始定满、汉章京各十六人,各分两班,每班择资深者二人任领班、帮领班。例由内阁、六部及理藩院中书、郎中、员外郎、主事、笔帖式等官内保送,经军机处考取引见后记名,以次传补,仍系兼差。汉章京还可由七品小京官内进士出身者兼充。以后又设有额外汉章京一二员。掌军机处之拟旨、缮写、记档、收发文移各项具体事务; 参预军机处承办案件之审理和纂修方略;亦可奉旨到地方查办或处理事务。至光绪三十二年(1906)定汉章京为二十人。


官名。俗称“小军机”,军机章京有不同的名目,初期与军机大臣均称“军机处行走”,以原官大小分别其为大臣或章京,乾隆二十三年(公元1758年)以后,有“军机司员上行走”或“军机处司员上行走”之名,乾隆四十五年(公元1780年)以后,一律改为“章京上行走”。起初无固定员额,由军机大臣在内阁中书及六部司员中选调,嘉庆四年(公元1799年)以后,改由内阁、六部、理藩院保送中书、郎中、员外郎、主事、笔帖式等官,由军机处预期考取,军机大臣带领“引见”,皇帝亲自决定录用,依次列名存记,遇有缺出按单调补。保送各员的条件,必须由进士、举人、拔贡出身,年纪轻、办事干练、撰稿迅速、书写端正;不用大员子弟。满、汉章京都是以原官兼任。并由这时起定军机章京为满、汉各两班,轮班入值。每班八人,共三十二人。各以一人领班,另设额外汉章京、无定额。军机章京办理军机处的日常工作,处理文书、记注档册、撰拟文稿等。乾隆以后,亦撰拟谕旨;值宿军机处的章京,夜间如有紧要事件,亦单独被召见,承旨撰写谕旨;还参预军机处承办案件的审理;跟随军机大臣或单独奉派往各省处理政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社宰

    掌管里社日常事务、主持里内祀神祭祖和集体娱乐活动的人员。《汉书·陈平传》:“里中社,平为宰,分肉甚均”。颜师古注:“宰,主切割肉也”。又《后汉书·王脩传》:“母以社日亡,来岁邻里社,脩感念母,哀甚,邻

  • 副都御史

    官名。明洪武十六年(1383)置,为都察院副长官。左、右各一人,正四品。十七年升正三品。建文(1399—1402)中改御史大夫。成祖即位,复旧制。南京都察院亦置,无左职。佐都御史掌都察院事。

  • 尚书度支郎

    即“度支郎”。

  • 臣下向君王进言或上书,也是一种公文程式,即奏本。清朝根据官员言事内容及章疏形式不同,又有奏片、奏书、奏本、奏折、奏帖、奏疏等名称。详各条。臣向君进言上书贡献财物称“奏”。《史记·萧相国世家》:“主宗庙

  • 小司乐上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。春官府大司乐中大夫属官,正三命。北周武帝保定四年(564),改大司乐为乐部,遂改称小“乐部上士”。职掌参见“大司乐中大夫”。

  • 典膳副

    官名。明朝于各王府长史司典膳所置,一人,初为从六品,后改从八品,佐典膳正掌王府祭祀、宾客及王、王妃膳食之事。嘉靖四十四年(1565)革。

  • 土龙氏

    太皞部落氏族首领的称号。见“太皞”。

  • 司天管勾

    官名。金置,为司天台提点的属官,从九品,不限资考员数,在台内天文、算历、三式、测验、漏刻诸科中随科十人设一员,以艺业最精者充任。

  • 敦宗院

    官署名。宋朝宗正司所属机构。徽宗崇宁元年(1102),南外宗正司、西外宗正司各置,供宗室疏属居住,并置学立师加以训导,设大、小学教授掌教学之事。南宋沿置,设教授及监门官。

  • 讨寇将军

    官名。三国魏、蜀皆置,统兵出征或作为太守等地方长官的加官。魏、晋、南朝宋皆八品(一说魏为五品)。北魏沿置,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七品中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,为七品,隋初列为散号将军,降为从八品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