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内诸司使

内诸司使

唐代宦官或武臣所领宫廷机构,唐人通称为二十四使司,但使名却难以确指,散见于文献的内诸使,掌皇室庄田的有庄宅使、宫苑使、内园使、洛苑使,掌声色玩好的有教坊使、五坊使,掌宫廷作坊的有中尚使、内作使、文思使、毡坊使、毯坊使、染坊使,掌皇帝膳食的有尚食使、御厨使、酒坊使,掌军器、幕帐的有军器使、弓箭库使、营幕使(后改同和院使),监督仓库事务的有如京使、大和库使、丰德库使,掌御厩的有闲厩使、飞龙使、小马坊使,主管客省、閤门与礼宾事务的有客省使、閤门使、礼宾使,掌待诏伎艺人员事务的有翰林使,掌诸皇子宅出纳的有六宅使,掌采办宫廷需用物品的有宫市使,使名已逾二十四。五代时续有增废和改置。宋承唐五代之旧制置诸司使,宋初犹有实际职掌,后渐变成阶官,除特殊情形外,仅为叙迁之阶而无实际职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裀褥局

    官署名。辽朝北面官,属著帐郎君院,掌御帐被褥制作、保管、使用等事。

  • 大人

    ①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号。汉魏南北朝时的匈奴、乌丸、鲜卑及稍后的契丹等少数民族首领皆有此称。多由推举产生,任期有一定限制。《魏书》:“(乌丸)常推募勇健能理决斗讼相侵犯者为大人,邑落各有小帅,不世继也。”

  • 审刑

    审刑院简称。

  • 执狱

    官名,掌刑狱。汉朝崔骃《大理箴》:“理臣司律,敢告执狱。”

  • 御史府

    官署名。明朝建文二年(1400)改原都察院而置,设官御史大夫,改所辖各道为左、右两院,设御史二十八人。成祖即位,复旧制。参见“都察院”。官署名。汉代御史的官署称御史府,又称御史台、兰台、兰台寺、御史大

  • 阿札割只

    官名。辽遥辇部落联盟时设置,所掌未详,后为北面枢密院官,位在枢密使下。《辽史国语解》:“辽《排班图》,有高墩、矮墩、方墩之列。自大丞相至阿札割只,皆墩官也。”

  • 提刑转运司

    见“按察司”。

  • 御茶膳房

    宫廷供奉机构。清置,属内务府。掌备办宫内饮食及典礼筵宴、赐茶等事务。设管理事务大臣,无固定员额;下设尚膳正、尚膳副、尚茶正、尚茶副、尚膳、尚茶及主事、笔帖式等员。所属有膳房、茶房、肉房及乾肉库。膳房、

  • 官守

    居官守职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: “有官守者,不得其职则去。”

  • 假节

    假以节杖。汉朝指大臣临时持节出巡。三国魏、蜀、吴沿袭此制,然非临时性,无论在外掌军、在朝秉政,权臣均得假节,实际已成为一种象征地位的政治待遇。至晋朝,地方性军事长官分为都督、监(军)、督 (军) 三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