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翻书房收掌
官名。见“内翻书房”。
官名。见“内翻书房”。
指宰相。晋代枣道彦(据)《杂诗》:“天子命上宰,作蕃于汉阳。”
官名。《周礼》天官之属有掌次下士四人。次,指舍止之处、掌次掌理王外出舍止处所的规制,负责张施陈设的一切事务,并掌理国中一切需要张施陈设事宜。北周因之置掌次上士,正三命;掌次下士,正一命,属春官府典祀中
乐官名,周置,掌诵诗以劝君王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故天子听政,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,瞽献曲,史献书,师箴,瞍赋,矇诵,百工谏,庶人传语……而后王斟酌焉。”《国语·楚语上》:“史不失书,矇不失诵,以训御之
官名。唐朝太常寺太医署置一员,从八品上,掌以针灸之术教授针生。医学学官名。唐置,属太医署。员额一人,从八品下,掌教针生以经脉、孔穴。助教一人,从九品下。所教针生,员额二十人。
爵名。战国末秦置,秦统一后因之。位低于列侯,无封邑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,琅邪台石刻有伦侯建成侯赵亥,伦侯昌成侯成,伦侯武信侯冯毋择。爵名,秦置,为列侯之类,而位次于列侯,且无封地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
国立学校名。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(496)置四门小学博士,宣武帝正始四年(507)下诏修小学于四门,延昌二年(513)修成。有博士四十人,教授学生。
官名。即河堤谒者,唐初都水监置,太宗贞观 (627—649) 初改名河堤谒者。参见 “河堤谒者”。官名。汉朝设此官,掌保护河堤等事。瞿蜕園《历代职官简释》:“汉代有河堤使者,与都水使者,河堤都尉、河堤
官名。清朝内务府上驷院左司长官。康熙二十四年(1685)上驷院设郎中一人,三十三年上驷院分设左、右二司,次年移郎中于左司掌印,右司由员外郎管。乾隆四十三年(1778)定左司郎中作为坐办堂郎中,专办堂上
不任官职。《尚书·虞书·大禹谟》:“君子在野,小人在位。”
官名。即御史中丞,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,咸亨元年 (670)复名御史中丞。官名。唐置,见“宪台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