典瑞院使
官名。元置,为典瑞院的长官,秩正二品,员额四人。
官名。元置,为典瑞院的长官,秩正二品,员额四人。
州学教职。唐制于州学置助教,佐经学博士教授经学,秩未入流。
又名“邸抄”、“邸报”。因抄录揭示于宫门之外,故名。详“邸抄”。
官名。北魏置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 定为从六品上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,未载。
官名。北魏置,掌管与少数民族交往的事务。《魏书·崔挺传》:“(挺)拜中书博士,转中书侍郎”,“转登闻令,迁典属国下大夫。”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职员令未载。参见“典属国”。
清代吏部内部机构。掌监吏部印信,并收发在京各衙门文书,分交各司办理,不设专职主管官员,由四司郎中、员外郎、主事与七品小京官等按日轮值。
官名。北魏置,掌执千牛刀,宿卫侍从。北齐时属领左右府,六品。隋朝属左、右领左右府,员各十二人,正六品。东宫亦置,属左、右内率,员八人,正七品。隋炀帝时改左、右领左右府为左、右备身府,此亦改称“千牛左右
官署名。北宋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后,刑部置,掌命官叙复之事。
西夏官位。西夏语音“尼责我”,中书位之一。
① 泛指官信。《太平御览·文部·启》: “服虔《通俗文》曰: ‘官信曰启’。”②专指密奏。《晋书·山涛传》: “涛再居选职有十余年,每一官缺,辄启拟数人,诏旨有所向,然后显奏,以帝意所欲为先”,“涛所
①南北朝至唐御史台的俗称。②十六国大夏尚书行台名,置于长安。③元朝“江南诸道行御史台”的简称。指御史台。因其在宫阙台西南,故曰南台。《通典·职官六·御史台》:“后汉以来谓之御史台,亦谓之兰台,梁及后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