典命下大夫
官名。北魏置,为典命中大夫佐官。孝文帝太和十九年 (495),李元凯曾任之,参预制订礼仪。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定为四品上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,未见。西魏恭帝三年 (556) 置为春官府典命司长官,掌内外九族及玉帛衣服的礼制规格,并管理全国僧、道事务。正四命。下设小典命上士为佐官,领典瑞中士,典服中士,司寂上士,司玄中士、治礼中士、司谒中士等。北周初,改为大司礼。
官名。北魏置,为典命中大夫佐官。孝文帝太和十九年 (495),李元凯曾任之,参预制订礼仪。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定为四品上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,未见。西魏恭帝三年 (556) 置为春官府典命司长官,掌内外九族及玉帛衣服的礼制规格,并管理全国僧、道事务。正四命。下设小典命上士为佐官,领典瑞中士,典服中士,司寂上士,司玄中士、治礼中士、司谒中士等。北周初,改为大司礼。
匈奴官名,有左右,掌领兵,辅王政。见《后汉书·南匈奴传》。
官名。宋置,原系小使臣及内侍官充任。嘉定六年(公元1213年),诏以曾经担任过知县和通判资序的人充任。小使臣省罢,内侍官改以三省、枢密院门机察官系衔。
官名。宋徽宗政和二年 (1112) 重定武臣阶官名,改引进副使置,从七品。官名。宋置,详“中侍郎”条。
官名。西周设置,《大克鼎》有“易汝史、小臣、霝龠、鼓钟”之语。郭沫若说:“霝龠、鼓钟亦与史、小臣为对,均是官名。霝龠殆《周官》之籥师。”《周礼》中的籥师属于春官,掌教国子舞羽吹籥。
见“汴河堤岸司”。
官名。即太官丞。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。地官府民部中大夫属官,每方置一人,掌本方行政事务,下设小畿伯下大夫、小畿伯上士、小畿伯中士以佐其职,领畿大夫下大夫等官属。正五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
官名。北魏置。《魏书·尉拨传》:“(拨)迁晋昌镇将,绥怀边民,甚著声绩,入为知臣监。”
官名。元置,为南窑场的主官。见“大都四窑场提领”。
官名,即掌帅千人的将官,秦和西汉皆置。《汉书·靳歙传》:“击秦军开封东,斩骑千人将一人。”注:“如淳曰:骑将率号为千人。《汉仪注》边郡置部都尉、千人、司马、候也。”千人,掌帅千人之将官;骑兵中的“千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