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
官名。五代始置,为侍卫亲军马军统兵长官。宋朝沿置,一员,掌禁军马军诸指挥名籍,凡统制、训练、番卫、戍守、迁补、赏罚,皆总其政令,为三衙长官之一,地位颇重,俗称马帅。徽宗政和四年(1114)定其品序在正任观察使之上,正五品; 南宋置主管后,常为虚衔。辽朝南面军官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置,南京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、南面大蕃府黄龙府皆置,地位较前为低。参见“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”。
武官名。见“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”
官名。五代始置,为侍卫亲军马军统兵长官。宋朝沿置,一员,掌禁军马军诸指挥名籍,凡统制、训练、番卫、戍守、迁补、赏罚,皆总其政令,为三衙长官之一,地位颇重,俗称马帅。徽宗政和四年(1114)定其品序在正任观察使之上,正五品; 南宋置主管后,常为虚衔。辽朝南面军官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置,南京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、南面大蕃府黄龙府皆置,地位较前为低。参见“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”。
武官名。见“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”
官署名。明朝南京六科之一。给事中一人从七品。永乐十八年(1420)迁都北京后始置,洪熙元年(1425)复以南京为京师,遂去“南京”二字。正统六年(1441)再定以北京为京师,南京之工科复冠以“南京”二
蒙、元怯薛执事名。蒙古语,意为“书写圣旨者”,掌书写大汗、皇帝口述圣旨。吏员名。蒙古语,“札里”意为圣旨,“赤”意为者。由怯薛(番直宿卫)人员充任,掌书写皇帝口述圣旨。
官署名。辽于各属国各置详稳司,称为某国详稳司,属北面属国官。各掌其本国兵马之事,设官有某国详稳、某国都监、某国将军、某国小将军。
满语官名。武职。汉译为“侍卫”。
见“印造交钞库”。
官名。亦称“都水参军事”。两晋南北朝都水台属官。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(508) 改都水台为太舟卿,遂省。北齐亦不置。隋初复置,员三十人,正九品上,后省。参见“都水台”。官名。晋初于都水使者之下置参军二人
即贬官、降职。《汉书·黄霸传》:“霸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,户口风增,治为天下第一。征守京兆尹,秩二千百。坐发民治驰道不先以闻,又发骑士诣北军马不适士,劾乏军兴,连贬秩。”即降级,为官员惩罚方式之一。如《
官名。清朝盛京刑部长官。额设一人,满缺,秩正二品。总掌部务。
北洋政府时期临时执政府的内部机构。掌收发各种公文、函电,职官设置不详。
官署名,汉置,原名考工室,武帝太初元年更名考工室为考工,西汉时属少府,东汉时转属太仆掌作器械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少府》。《后汉书·百官二·太仆》:“考工令一人,六百石。本注曰:主作兵器弓弩刀铠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