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余子

余子

官名。春秋战国晋、魏等国置。掌管公卿大夫之庶子事务。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:“晋于是有公族、余子、公行。”杜预注:“皆官名。”《吕氏春秋·报更》: “张仪,魏氏之余子也。”


国君的近卫。春秋时晋国置。余子本指卿的嫡子以外诸子,与嫡子相对而言。同时亦为官名,他们平时教训卿之余子,战时则率领他们以掌国君的路车(戎车中的守车),主居守。余子亦称“公路”。《左传·宣公三年》:“又宦其余子,亦为余子。”杨伯峻注:“《诗·魏风·汾沮泇》有公族、公路、公行,此则有公族、余子、公行,则余子即公路也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太子庙丞

    官名。唐朝宗正寺太子庙次官,置一人,正九品下。参见“太子庙令”。官名。唐置,为令之副,佐令行职事。见“太子庙令”条。

  • 右神威军上将军

    官名。辽朝置,为南面官。加官,无实职。在左神威军上将军下。

  • 太宗

    官名。同“大宗”。又称“上宗”。掌宗庙祭祀礼仪的长官。《尚书·周书 ·顾命》: “太保、太史、太宗、皆麻冕彤裳。太保承介圭,上宗奉同、谒。”参见“大宗”。官名。《尚书·顾命》:“太保、太史、太宗,皆麻

  • 宝伊局

    官署名。清朝新疆之铸钱局。乾隆三十九年(1774)置,设监铸官一人,以伊犁同知充任,掌理本省鼓铸事宜。

  • 典府

    官名。王国属官,晋朝平原、汝南、琅玡、扶风、齐等大国各置一员,位舍人下; 其后演为典府丞。至隋朝又有典府长、丞,掌府内杂事。

  • 督运御史

    官名。东晋置,掌督漕运。隶御史台。《晋书·孝武帝纪》: 太元六年(38))“初置督运御史官。”官名。晋置,《晋书·孝武帝本纪》记“太元六年(公元381年)置督运御史官。”其职相当于明清的巡漕御史。

  • 掌畜令

    官名。西汉属右扶风,职掌畜牧,秩六百石,有丞。官名,秦汉皆置,属主爵都尉,掌畜牧之事。有丞。参看“掌畜”、“掌畜官”条。

  • 副掌盖

    官名。又称“委署掌盖”。清朝内务府武备院所属北鞍库之属官。额设三人,正八品。协掌伞房事。参见“掌盖”。

  • 宗人府左右司

    宗人府内部机构。清于宗人府置左右司,二司分别有正副理事官二人,下设主事、委署主事各二人,供事三人,分掌左右翼(镶黄、正白、镶白、正蓝四旗为左翼,正黄、正红、镶红、镶蓝四旗为右翼)、宗室、觉罗的承袭、文

  • 太孙舍人

    官名。南朝齐置,属皇太孙宫,职如“太子舍人”。肖遥昌曾任此职,参见《南齐书·肖遥昌传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