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亭长

亭长

官名。春秋吴国城市设亭,以亭长主之。战国时在两国接壤地区设亭,置亭长以御敌人。秦汉沿置为地方基层行政单位,亭长下属有求盗、亭父。农村每十里设一亭,由服兵役期满而合格的人担任亭长。城内与城厢的都亭、门亭亦设亭长。亭长主求捕盗贼,承望都尉,兼及民事,理辞讼。晋朝沿置。南朝宋宫内亦置。隋唐五代为中央部分官署吏职名。隋文帝始置,掌门户通报,职责与秦汉不同,为流外官。分番上下,亦置番官。


官名,春秋战国时,吴国在城中设亭,以亭长主亭事。两国接壤处也设亭,用以防御敌人,亭长主其事。秦汉时城乡都置亭,为基层行政单位。在乡,称乡亭,又称野亭,十里一亭,亭设亭长,下有亭佐、求盗等吏卒,掌治安、诉讼和捕盗贼等事。城市里也置亭,称都亭,其职与乡亭同。官府置门亭,也置亭长,掌治安捕盗等。郡县的城门也有门亭长,掌开闭守护城门。《后汉书·陈寔传》:“家贫,复为西门亭长,寻转功曹。”其后,晋、南朝宋、隋、唐也置,但不复为一级行政单位。隋唐官府多置门亭长,掌传达及守护开闭门户。参看《后汉书·百官志五·亭长》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讲经

    分见“右讲经”、“左讲经”。

  • 临漳部尉

    官名。北齐于临漳县置左部、东部二尉,分掌追捕盗贼,伺察奸非。左部管九行经途尉。

  • 宾客司

    官署名。即“宾客清吏司”。

  • 左府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天官府太府中大夫左府上士佐官,正二命。

  • 入内内侍省押班

    宦官名。宋真宗景德三年(1006)置,位在副都知下、内东头供奉官上。神宗熙宁(1068—1077)中罢,后复置。徽宗崇宁二年(1103),改签书入内内侍省事。

  • 印造盐茶等引局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,掌印造腹里和各行省盐、茶、矾、铁等引。隶于户部。设于世祖至元二十四年(1287),置大使、副使各一员。官署名。元置,属户部。掌印造腹里、行省盐、茶、矾、铁等引。置大使、副使各一人。

  • 左右监门率府

    东宫警卫机构。隋置,掌诸门禁。设率一人、副率二人,职拟朝廷左右监门将军。长史以下设官同内率府,而各有直长十人。唐沿置,掌东宫诸门警卫。凡财物、器用,人员出入,都有门籍,其法如左右监门卫。设率各一人,副

  • 司圜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秋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掌收监犯有过失的人并加以感化。《周礼·秋官》: “司圜,中士六人,下士十有二人,府三人,史六人,胥十有六人,徒百有六十人”,“掌收教罢民。凡害人者,弗使冠饰,而加

  • 磬工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 置,北周沿置。冬官府司玉下大夫属官,正二命。下设磬工下士以佐其职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 罢。

  • 平章

    中书门下平章事、平章军国事、平章军国重事、平章政事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官的省称。官名。《新唐书·百官志一》说:“贞观八年(公元634年),仆射李靖以疾辞位,诏疾少廖,三两日一至中书门下平章事。”平章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