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五部都尉

五部都尉

官名合称。①三国蜀后主建兴三年(225)诸葛亮平南中,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于蜀,分为五部,置以统之。参见《华阳国志》卷四《南中志》。②东汉献帝建安(196—220)中曹操分入居塞内的南匈奴为五部,各部置帅。西晋武帝太康(280—289)中改帅为都尉(一说三国魏末改),分为左、右、南、北、中部。见《晋书·北狄传》、《刘元海载记》。


官名,东汉末年曹操把归降于汉的南匈奴分为左右南北中五部,每部以其中贵者为帅,以汉司马监督。三国魏末,复改帅为都尉。见《晋书·匈奴传》。三国蜀汉平定南中地区后也置五部都尉。《华阳国志·四·南中志》:“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于蜀,为五部……置五部都尉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述律军详稳司

    官署名。辽朝北面官。述律军为辽西北部驻军,设详稳以统之。

  • 左长史

    官名。① 东汉末曹操为丞相时分长史为左、右,总领相府诸曹。魏晋南北朝相国、丞相府例置。当时司徒府诸曹办理日常事务,司徒或置或缺,其左、右长史常置,统领诸曹。其余诸公唯置长史一员,加崇者方置左、右。秩千

  • 右内侍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时天官府宫伯中大夫属官,即“右中侍上士”,隋朝修史避讳改。详见“中侍上士”。

  • 司矟中士、下士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夏官之属有司兵中士四人,掌管兵械。北周依《周礼》置司矟中士,正二命;司矟下士,正一命。属夏官府武藏中大夫。

  • 道尹公署

    官署名。北洋政府于民国三年(公元1914年)五月二十三日公布《道官制》,改观察使公署为道尹公署。公署内部组织与观察使公署同。道尹公署于民国十三年(公元1914年)七月一日起裁撤。参见“观察使公署”。

  • 礼部试

    贡举考试名。唐初,吏部掌贡举,由考功员外郎主持考试。玄宗开元二十四年 (736),以考功员外郎资望轻,移贡举于礼部,由礼部侍郎主持礼部试,试毕送中书门下详覆。其后,礼部侍郎阙,亦以别官主考,称为权知贡

  • 某宫汉人行宫都部署

    官名。辽置,见“十二宫南面行宫都部署司”。

  • 推官

    官名。唐朝始置,节度使、观察使、团练使、防御使、采访处置使下皆设一员,位次判官、掌书记,掌推勾狱讼之事。五代因之。宋朝三司各部设一员,主管各案公事。开封府亦设左、右厅推官各一员,分日轮流审判案件。临安

  • 清定

    官名。魏晋南北朝时与“访问”同为中正的属官。《南齐书·王谌传》:“明帝好围棋,置围棋州邑,以建安王休仁为围棋州都大中正,谌与太子右率沈勃、尚书水部郎庾珪之、彭城丞王抗四人为小中正,朝请褚思庄、傅楚之为

  • 祗候郎君

    官名。辽朝置。北面官。属著帐郎君院祗候郎君班详稳司。掌御前祗应事,多由内族、外戚及世官之家子弟充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