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岳庙令
官名。隋制于东岳泰山、西岳华山、南岳衡山、北岳恒山、中岳嵩山各置庙令,以供神祠洒扫。唐沿置,庙令秩正九品上,掌祭祀及判祠事;下设祝史,掌陈设读祝,行署文案:斋郎,执俎豆及洒扫之事。宋亦置五岳庙令与庙丞,掌庙宇葺治修饰,登记施主姓名,并管理所施财物。各庙政令多由本县县令主管,京朝官任知县者称管勾庙事,或以令录老耄不治事者为庙令,判、司、簿、尉为庙簿。
官名。隋制于东岳泰山、西岳华山、南岳衡山、北岳恒山、中岳嵩山各置庙令,以供神祠洒扫。唐沿置,庙令秩正九品上,掌祭祀及判祠事;下设祝史,掌陈设读祝,行署文案:斋郎,执俎豆及洒扫之事。宋亦置五岳庙令与庙丞,掌庙宇葺治修饰,登记施主姓名,并管理所施财物。各庙政令多由本县县令主管,京朝官任知县者称管勾庙事,或以令录老耄不治事者为庙令,判、司、簿、尉为庙簿。
北洋政府市自治制中特别市市长的佐助人员。参见“市自治制”。
官署名。见“尚乘寺”。
官名。新莽地皇元年(后20 )分大司马为前后左右中五员,分掌军政。更始政权亦分设左、右大司马。东汉初合为一员,旋罢。三国吴孙权赤乌九年(246) 复分置左、右,孙亮建兴(252—253)中合为一员。十
清代选拔学正的考试。清制于国子监额设学正四人,学录二人,初由九卿保举,后照内阁中书例考取补用。乾隆二十六年(公元1761年)令于会试未中举人中取中书外,择年力老成课士相宜者量用数人,遇学正、学录缺出挨
满语官名。武职。意为“什长”。汉译为“护军校”。
唐代配备给官员的服役人员。《通典·职官十七》说:“凡京司文武职事官,……六品以下给庶仆:六品,五人;七品,四人;八品,三人;九品,二人。”开元中准钱发给, 为官员月俸的组成部分。
宋朝宫观官名。以武臣未至横行使臣和内侍两省押班者充任,掌点检本观官物,月终签押簿历。参见“宫观官”。
官名。东汉献帝建安(196—220)中孙权置。 领兵。《三国志·朱桓传》:“(桓自余姚长) 迁荡寇校尉,授兵二千人。”官名,东汉末年孙权置,掌领兵征伐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朱桓传》:“孙权为将军,桓给事幕
宗正寺别称。
官制用语。进士科举人殿试进入一定等次(宋朝第四等、第五等或第三、四、五等),赐同出身,下出身一等。有同三传出身、同进士出身、同学究出身等名目。诸科举人及太学上舍生考试合格,可赐本科及上舍同出身。科举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