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临时执政

临时执政

北洋政府时期国家元首的名称之一。第二次直奉战争后,段祺瑞由军阀“推戴”,于民国十三年(公元1924年)十一月二十四日就任临时执政,公布了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制》六条,组成了临时政府,临时执政以国家元首的身份兼为行政首长,总揽军民政务,统率陆海空军,对外代表中华民国。下设军务、政务两院。政务院共设十三部和若干不管部总长,以各部总长为国务员,赞襄执政处政务。执政召集国务员开国务会议,议决重要国务。临时政府的命令和关于国务的文书,均由国务员副署。临时政府的国务员均由执政任命,无异雇员,副署制度徒具形式,不发生实际作用。“五卅”运动以来,全国反帝运动高涨,段祺瑞为了避免自身成为千夫所指,特于十二月二十六日公布《修正临时政府制》,增设国务院,任命国务总理,恢复所谓责任内阁制,以此作为维持其统治的手段。国务总理与各部总长均为国务员,国务会议改由国务总理任主席,临时政府的命令和国务文书均由国务员全体或分别副署。但这仅是政府形式上的变化,实权仍操在执政手中。民国十五年(公元1926年)四月二十日临时执政段祺瑞被逐,临时政府结束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左右奉裕卫

    东宫警卫机构。唐龙朔二年(公元66 2年)改左右内率府为左右奉裕卫,咸亨元年(公元670)复旧。

  • 来远驿

    官署名。宋神宗熙宁三年(1070)置,属鸿胪寺,掌接待少数民族及外国来客。

  • 虞部

    官署名。①西魏文帝大统十二年(546)置为尚书省十二部之一,设郎中等官,职掌有关山泽、园囿、草木、鸟兽之政令,掌其出产、供应之节制,禁人随意采猎。西魏末至北周仿《周礼》建六官府,遂为地官府诸司之一,设

  • 行台左民郎中

    官名。东魏置。《梁书》卷五六《侯景传》: “侯景又遣其行台左丞王伟、左民郎中王则诣阙献策,求诸元子弟立为魏王,辅以北伐,许之。”职掌同左民郎中。

  • 知北枢密院事

    官名。辽置,为北枢密院的佐官。见“北枢密院”。

  • 左主客郎

    官名。西晋置,为尚书省左主客曹长官通称,亦称郎中,六品。东晋省并主客郎。北魏复置,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郎为从五品中,郎中五品上; 二十三年皆称郎中,六品,仍可通称为郎。北齐省。

  • 学习翼长

    官名。清朝神机营总理营务处之职官。咸丰十一年(1861)设,三人。位翼长、委翼长之后。协掌本营马步各队操练事。

  • 牧监监正、监副

    官名。明洪武四年(公元1371年)置群牧监於答答失里营所,随水草利便立官署,专司牧养。六年(公元1373年)改在滁州设置,旋改为太仆寺。次年,增设牧监、群官二十七处,隶太仆寺。不久定群牧监品秩。牧监令

  • 彻膳宰

    官名,汉置,掌用膳时司过,天子有缺点过失,则彻膳而谏。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及太子既冠成人,免于保傅之严,则有记过之史、彻膳之宰。”《汉书·王莽传》:“(又置)诵诗工、彻膳宰以司过。”

  • 垦务总局

    农林部直辖机构。国民党政府原于实业部置垦务署,民国二十七年(公元1938年)实业部与建设委员会合并成立经济部后,垦务行政改归经济部。民国二十九年(公元1940年)农林行政从经济部划出,成立农林部后,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