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西上閤门副使
东上閤门副使与西上閤门副使合称。
东上閤门副使与西上閤门副使合称。
流外官名。唐初置,检校刻漏。见“五官挈壶正”。
文书名。清朝中央各部院间所使用的平行文书之一。
官名。南朝梁置。武帝天监七年(508)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班,拟折冲将军等号,大通三年(529) 罢。
官名。即大理少卿,唐武则天光宅元年(684)改,中宗神龙元年(705)复名大理少卿。
官名。宋朝閤门司置,初选通识文字、善于宣赞、熟于祗应者任职,后用为横班阶官以加赐武臣。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,复为职事官,从七品。徽宗政和六年 (1116) 改宣赞舍人,掌传宣赞谒之事
清朝县丞之别称。
满语官名。武职。汉译为“总兵”。
宫官名。南朝宋太宗定后宫百官时置。诸房各设二人,比五品敕吏。
见“戈什哈”。戈什是“戈什哈”的简称,见“戈什哈”条。
官署名。又称杭州路金玉总管府。元朝置,秩从三品,为诸路金玉人匠总管府分衙,世祖至元十七年(1280)设于杭州。置达鲁花赤、总管、同知、副总管各一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