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东上閤门使

东上閤门使

官名。唐朝中期以后置,为诸司使之一,多以宦官充任。五代沿置,无职掌。宋初属横班诸司使,太祖乾德二年 (964) ,定其品秩视少监(四品)。常领本局之事,掌乘舆、朝会、游幸、大宴供奉之事,并赞引亲王、宰相、百官、蕃客朝见辞谢,纠弹失仪。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,定为正六品职事官,员三人,专领閤门之事。徽宗政和二年(1112),改名左武大夫,为武臣阶官,别置知閤门事领其职。辽太宗会同元年 (938) 亦置,掌东上閤门司礼仪之事。金朝切置二人,正五品,掌赞导殿庭礼仪,章宗明昌六年 (1195) 省一人,降为从五品。


官名。五代承唐閤门使之制,置东西上閤门使,宋沿置,为閤门司的主官,员额各三人,属横行正使。多以处外戚勋贵,为华要之职,待遇相当于文臣的侍从官。后渐无职掌,成为武臣迁转之阶,政和二年(公元1112年)改东上閤门为左武大夫,西上閤门为右武大夫。辽金仍以东西上閤门使为东西上閤门司的长官,辽属门下省,金制东西上閤门使各二人,秩正五品,属宣徽院。参见“閤门司”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上尉

    民国军制,初级军官曰尉,分上尉、中尉、少尉三级。陆海空军官佐等级名。见“尉官”。

  • 邑士

    唐配备给公主、郡主与县主的服役人员。据《通典·职官十七》记载,“邑士,公主八十人, 郡主六十人, 县主,四十人;特封县主,三十四人”。开元中准钱发给,成为爵禄的组成部分。

  • 怯薛

    军事机构名。蒙、元禁卫军。突厥——蒙古语,意为“番直宿卫”,汉译多作“宿卫”。太祖时建万人怯薛,征调千户、百户、十户那颜子弟及其随从为之,成员称怯薛歹,复数作怯薛丹。分为宿卫千户、火儿赤千户和秃鲁花八

  • 侨务局

    官署名。民国十年(公元1921年)十二月十八日北洋政府因侨民请求,公布《侨务局组织条例》,次年一月二十四日成立侨务局,隶属于国务院,掌理本国在外侨民的移殖和保育事项。设总裁、副总裁各一人,参事四人,佥

  • 大鸿胪文学

    官名,大鸿胪属官。《汉书·平当传》:“当少为大行治礼丞,功次补大鸿胪文学。”《后汉书·百官二·大鸿胪》:“及郡国上计,匡四方来,亦属焉。”注:“《汉官》曰:员吏五十五人,其六人四科,二人二百石,文学六

  • 大行台尚书省

    参见“大行台”。

  • 访单

    官吏考核文书。明朝考察、检选官吏时使用。由吏部密托吏科都给事中及河南道掌道御史共分咨访,填写人匿其名。隆庆(1567—1572)后改称动册。

  • 倖臣

    倖臣,也写作幸臣,即帝王亲近宠爱的大臣。《后汉书·盖勋传》:“灵帝召见,问:‘天下何苦反乱如此?’勋曰:‘倖臣子弟扰之。’”

  • 侍郎右选

    官署名。简称侍右。北宋神宗元丰五年(1082),改三班院置,为吏部四选之一,掌自借差、监当至供奉官、军使等武臣铨注之事。设吏部侍郎领右选一员。若命他官兼摄,则称右选侍郎,后又称侍右侍郎。另设郎中、员外

  • 粮食部

    官署名。国民党政府于民国三十年(公元1941年)七月设置,属行政院,掌理全国粮食行政事宜。部内分置总务司、人事司、管制司、储备司、分配司、财务司及调查处。设部长一人,综理部务;政务次长、常务次长各一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