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上将军

上将军

官名。战国时魏、秦、燕、齐等国皆置,为督军征战的主帅,一说为前军之将。西汉亦置,位极尊。省称上将。西晋惠帝永康年间(300—301)赵王伦又置。十六国后赵、西秦及北魏、北齐皆置。北魏多用以安置投顺的其他胡族酋帅,可世袭; 诸王属官亦有上将军,诸皇子所属为从八品,其它王公国所属为从九品上阶。北齐品秩同此。唐朝为十六卫主管,位在大将军上,为环卫之官。贞元二年(786) 初置,从二品,掌宫禁宿卫,凡五府及外府皆总制之。宋承唐制,置环卫官,诸卫皆有上将军,秩三品,多以宗室为之。或用为武臣赠典,实无所掌。辽属大将军府,亦为加官。道宗清宁九年(1063),宿卫官萧乙辛、耶律挞不也等九人并加上将军。金、元为武臣散阶。明朝废。


战国时有上将军,统帅全国军队。魏国曾以太子申为上将军(见《史记·魏世家》),燕国曾以乐毅为上将军(见《史记·乐毅列传》),秦末楚怀王任宋义、项羽为上将军(见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),汉初吕后曾令赵王吕禄为上将军,掌北军(见《史记·吕太后本纪》)。《后汉书·卢芳传》:“更始败,三水豪杰共议,以芳刘氏子孙,宜承宗庙,乃共立芳为上将军。”《后汉书·隗嚣传》:“咸谓嚣素有名,好经书,遂共推为上将军。”西晋赵王伦置,十六国后赵、西秦和北魏、北齐皆置。北魏多用于归顺的胡族首领,可世袭;皇子及诸王公也置。唐朝上将军为十六卫主管,位在大将军上,掌宫禁宿卫,制五府及外府。宋环卫官诸卫皆有上将军,多以宗室任之;也用作赠官,无职掌。辽属大将军府,也作加官用。金元为武官散阶。明废。

掌国家兵权,行使太尉职权,汉初高后掌权时,既有太尉官,也设上将军。“上将军禄、相国产颛兵秉政。”“太尉勃丞相平为内应。”均见《汉书·高后纪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管领怯怜口总管府

    官署名。设于元世祖中统五年(1264),招集析居、放良、还俗僧道等户,习各种匠役,从事造作,秩正四品。至元九年(1272),升正三品。成宗大德十一年(1307),改缮珍司。官署名。元置,见“随路诸色人

  • 东朝

    西汉时太后居长乐宫,号“东宫”,故太后称制或参预朝政时亦称太后所居为东朝。《史记·魏其武安列传》: “东朝廷辩之。”颜师古注引如淳曰:“东朝,太后朝也。”太后朝。西汉时太后居长乐宫,又称东宫。太后称制

  • 典医署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。秩从五品,掌东宫太医,隶詹事院。设于世祖至元十九年 (1282)。三十一年,改掌医署,隶徽政院,寻罢。成宗大德十一年(1307),立典医监,武宗至大四年 (1311)罢。泰定帝泰定四年

  • 记室书令史

    官名。晋朝置,为诸公府属吏。

  • 内弘文院大学士

    见“内三院大学士”。

  • 司徒史

    官名,即司徒掾史,为司徒属官,位次长史,东曹掾史俸比四百石,其他曹掾史俸比三百石,分掌诸曹事务。东曹掌二千石长吏和军吏的任命和调动,西曹掌府吏的任用,户曹掌民户、祠祀、农桑,奏曹掌奏议事,辞曹掌诉讼,

  • 州伯

    官名。春秋战国置。掌州行政的长官。《礼记·内则》: “州史献诸州伯,州伯命藏诸州府。”官名。也称“州长”,掌其州的教治政令等。《礼记·内则》下:“州史献诸州伯,州伯令藏诸州府。”管辖一方或若干部族的诸

  • 郡通事

    (1)郡门下吏员名。晋置,《彭祈碑阴》有门下通事,大概是郡府门下掌传达通报的属吏。(2)郡佐官名。据《魏书·官氏志》载,北魏太和十七年(公元493年)第一次所颁《职品令》,代郡的佐官有通事,秩正七品上

  • 辅威将军

    将军名号。东汉初有辅威将军臧宫,曾攻拔涪城,斩公孙恢。见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。杂号将军名,东汉置,掌征伐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“辅威将军臧宫与公孙述将延岑战于沈水,大破之。”

  • 奉常寺正卿

    官名。见“奉常寺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