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三监

三监

①官名。周朝派往诸侯国的监察官员。《礼记·王制》: “天子使其大夫为三监,监于方伯之国,国三人。”②周初对殷遗邶、鄘、卫三国派驻的三大臣合称。即武庚、管叔、蔡叔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:“周既灭殷,分其畿内为三国,《诗·风》邶、鄘、卫是。邶以封纣子武庚; 鄘,管叔尹之; 卫,蔡叔尹之; 以监殷民,谓之三监。”一说为管叔、蔡叔、霍叔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张守节《正义》引《帝王世纪》: “自殷都以东为卫,管叔监之; 殷都以西为鄘,蔡叔监之; 殷都以北为邶,霍叔监之,是为三监。”③唐朝官署合称。贞观元年 (627) 复置少府监,贞观二年变国子学为国子监,并将作监合称三监。


官署名指国子监、少府监、将作监。《旧唐书·职官志一》:“贞观元年,改国子学为国子监,分将作为少府监,通将作为三监。”

官名,佐方伯的三位诸侯。《礼记·王制》:“天子使其大夫为三监,监于方伯之国,国三人。”疏:“殷之方伯,皆有三人以辅之,佐其伯,谓监所领之诸侯也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阿辅

    官名。新莽太子四师之一,始建国三年(后11)置,秩大夫,以博士袁圣任之。官名,西汉末年王莽置,为太子四师之一,辅佐太子。《汉书·王莽传中》:“为太子置师友各四人,秩以大夫。以故大司徒马宫为师疑,故少府

  • 和声署

    官署名。清朝乐部所属之机构。掌理殿廷朝会乐律及舞仪之事。雍正七年(1729)改教坊司置,隶礼部。乾隆七年(1742)改隶乐部。设满、汉署正各一人; 满、汉署丞各一人,供用官三十人,经承四人,署史长十六

  • 久赞

    官名。南诏官,与坦绰、布燮同谓清平官,决国事轻重,犹唐朝之宰相。

  • 小遂伯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地官府民部中大夫属官。正二命。职掌参见“遂伯中大夫”。

  • 左大司马

    官名。新莽地皇元年(后20 )分大司马为前后左右中五员,分掌军政。更始政权亦分设左、右大司马。东汉初合为一员,旋罢。三国吴孙权赤乌九年(246) 复分置左、右,孙亮建兴(252—253)中合为一员。十

  • 君长

    官名。战国秦置。主管某一地区少数民族事务的官长。《后汉书·南蛮传》:“ (秦惠文王)以巴氏为蛮夷君长。”官名,战国时秦置,为掌管一地区少数民族事务的长官。《后汉书·南蛮西南夷列传·巴郡南郡蛮》:“及秦

  • 副总兵

    官名。明朝置,为武臣职,位总兵下。无品级,无定员。皆以公、侯、伯、都督充任。总镇一方者为镇守,独镇一路者为分守,与主将同守一城为协守。出征时,总兵官总镇正兵,副总兵分领奇兵。武官名。明置,为总兵的副职

  • 迹人

    官名。①春秋时宋国置。掌田猎时报告禽兽踪迹。《左传·哀公十四年》:“迹人来告曰:‘逢泽有介麇焉。’”②《周礼》地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掌王畿内田猎之地政令。《周礼·地官》:“迹人,中士四人,下士八人,史

  • 军谘大臣

    官名。清末军谘府之长官。宣统三年(1911)置。额设二员,以亲王、郡王、贝勒、贝子、公,或从一品陆军正都统充,特简。主掌军谘府,秉承诏命,襄赞军谋。清亡,民国改称参谋总长。

  • 官名。周朝置。主管历法。《大戴礼记·千乘》:“日、历、巫、祝,执使(技)以守官,俟命而作,祈王年,祷民命而畜谷,蜚征,庶虞草。”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亦称经历,为燕、豫二王府及侯、丞相、检点、指挥的属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