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门海
指今广西钦州市南一带海域。《清一统志·廉州府》 “龙门”条引《府志》:“钦州之山,自东来者经佛子面、黄坡头至海,皆西向;自西来者,经天板口、大小头口至海,皆东向。两山对峙若门,中有石若砥柱,内潴巨浸曰小海。钦江、渔洪二水,会流于猫尾,南流经此,出注大海。龙门之外,群山错列海中,有七十二水道,随山而转,彼此相通,俗名为龙门七十二径。自此东径牙山乌雷岭,达合浦县;西径涌沦周墩,达交趾永安州,实一州要害之地。”
指今广西钦州市南一带海域。《清一统志·廉州府》 “龙门”条引《府志》:“钦州之山,自东来者经佛子面、黄坡头至海,皆西向;自西来者,经天板口、大小头口至海,皆东向。两山对峙若门,中有石若砥柱,内潴巨浸曰小海。钦江、渔洪二水,会流于猫尾,南流经此,出注大海。龙门之外,群山错列海中,有七十二水道,随山而转,彼此相通,俗名为龙门七十二径。自此东径牙山乌雷岭,达合浦县;西径涌沦周墩,达交趾永安州,实一州要害之地。”
①在今四川万县东南。《方舆胜览》卷61咸淳府:引藤山“在龙渠县(治今龙驹镇)东十五里。山出引藤,俗用以取酒”。《清一统志·忠州》引藤山引《方舆胜览》:“山出藤枝长十余尺,其大如指,中空可吸,谓之引藤。
即登科山的简称。在今福建惠安县西侧。旧称登高山。在福建省惠安县城西郊。包括螺山、火山,方圆10多里。南宋嘉熙年间,县令郑清子勒“登科山”三字于悬崖,遂易名科山,亦名高士峰。有石径逶迤,可登绝顶。山上有
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蒿店乡附近。《元和志》卷3原州百泉县:“可蓝山,一名都卢山,在县西南七十里。《十六国春秋》曰:赫连定据平凉,登可蓝山望统万城。”即此。
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归化县置,属隰州。治所在今山西永和县南十五里罢骨乡附近。大业初属龙泉郡。隋末废。唐武德六年 (623) 复置,属东和州,贞观元年 (627) 废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八年(59
元置,属开元路。治所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苏祖河流域。明改置失里卫。
梵文意为吉祥胜利。宋、元载籍称为三佛齐。为7世纪至13世纪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古国。都城即今巨港。最盛时势力达西爪哇、马来半岛、加里曼丹南部,为印度文化7世纪时之主要根据地,亦是中国、印度、阿拉伯国家
亦作巴儿思阔山。在今新疆哈密市西北。顾炎武《天下郡国利病书》卷117《西域土地人物略》:鲁珍儿城“有巴思阔山”。
亦作杉青闸。在今浙江嘉兴市杉青闸路。北宋熙宁元年(1068)建。《宋史·河渠志六》:熙宁元年从两浙提举胡淮之请,筑“杭之长安、秀之杉青、常之望亭三堰”。《宋史·孝宗纪》:南宋建炎元年(1127)十月戊
在今山东陵县北十八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1德州: 歇马亭 “ 《志》 云: 唐太宗征辽,尝驻于此”。
西汉始元五年 (前82) 置,属庐江郡。治所在今安徽宿松县东北凉亭河 (古名仙田铺)。东汉废。西汉置,治今安徽省宿松县北。属庐江郡。东汉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