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地或以为在今缅甸阿拉干。是唐时通天竺道路所经。唐樊绰 《蛮书》 卷10: “弥诺国、弥臣国,皆边海国也。”
又名希玄寺。北魏建,即今河南巩义市东北大力山下巩县石窟寺。《清一统志· 河南府》:净土寺 “在巩县东北。一名石窟寺,亦名石佛寺。后魏景明间建。凿石为佛,佛与窟连,法象巍然,唐宋题咏甚多”。今存石窟造像
即今河南汤阴县东南五陵乡。清尹耕云《豫军纪略》卷4:咸丰七年(1857)十一月,“复有东省土匪……窜汤阴县境之五陵集”。
三国蜀建兴三年(225)析永昌、益州、越巂三郡地置,属庲降都督。治所在弄栋县(今云南姚安县西北十七里旧城)。辖境在今滇西北,约当今楚雄市以西,南涧彝族自治县以北,澜沧江以东,金沙江以南地区。西晋属宁州
在今黑龙江北安市南与海伦县交界处。1936年12月,东北抗日联军在此伏击日伪军“讨伐”队,共歼灭日伪军三百余人,破坏了日军的“讨伐”计划。
清乾隆三年(1738)析海阳、揭阳、大埔、嘉应地置,属潮州府。治所在今丰顺县北丰良镇。《清一统志·潮州府》:丰顺县,“治丰顺镇, 因以为名”。民国初属广东潮循道。1920年直属广东省。1949年迁汤坑
今甘肃西部疏勒河流经玉门市境内一段。《清一统志·安西州》: 昌马河 “在玉门县西南一百二十里。源出南山,北流径卫西。又西北入柳沟卫界为布隆吉尔河,即南籍端水之源也”。
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 改福建路置,治福州 (今福建福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。二十二年 (1285) 并入江浙行省。至正十六年(1356) 复置,二十六年 (1366) 废。明洪武二年 (136
即甬句东。春秋越地。今浙江东部舟山岛。《左传》:哀公二十二年(前473),“越灭吴,请使吴王居甬东”。杜预注:“甬东,越地,会稽句章县东海中洲也。”又作甬句东。春秋越地。在今浙江省舟山岛。前473年,
唐开元前置羁縻州,属黎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汉源或石棉、甘洛县境。北宋以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