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底江
在今贵州石阡县西南三里。亦谓之大溪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2石阡府:龙底江“其上源为包溪、铺溪,流经府东黄茅囤而合流,绕府前入思南府界,注于乌江”。
在今贵州石阡县西南三里。亦谓之大溪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2石阡府:龙底江“其上源为包溪、铺溪,流经府东黄茅囤而合流,绕府前入思南府界,注于乌江”。
清康熙三十五年(1696)设,属蒙古土谢图汗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布尔根省色楞格东北。
南宋庆元元年 (1195) 升英州置,治所在真阳县 (今广东英德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英德市地。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 改为英德路。五代南汉析广州之浈阳县置英州。南宋庆元元年(1195年)升为英德府
北宋大中祥符九年(1016)分安化羁縻州置,属宜州。治所在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北明伦镇附近。后废。北宋大中祥符九年(1016年)分安化州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北中州下里。后废。
又名红柳河、无定河。即今内蒙古乌审旗南之无定河。20世纪20年代初,在大湾沟发现古人类化石,距今三万五千年,称为 “河套人”。50—80年代又在此地区发现人骨化石,定为 “萨拉乌苏文化”。
在今四川广安县南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顺庆府二》:至喜桥“相传宋欧阳修自吴入蜀,喜险路至此始平,因名”。
又名虎墩。在今江苏大丰县南小海镇。宋范仲淹倡筑捍海堰起此。
在今贵州六枝特区东南西堡司东南五十里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安顺府西堡长官司: “东南有楚由洞山。” 明曹学佺 《名胜志》: 楚由洞“山高数仞,洞在山畔,深广百里”。
在今安徽滁州市西南琅琊山。北宋欧阳修《幽谷泉》 诗: “潺湲无春冬,日夜响山曲。”又称紫微泉。在今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。北宋欧阳修寄谢绛诗有“滁阳幽谷抱山斜,我凿清泉子种花”之句。
即苇甸。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波罗城。为上京皇城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上京临潢府:“苇甸、射金龊箭以识之,谓之龙眉宫。神册三年城之,名曰皇都。”又《太祖纪上》:七年(922),“秋八月已卯,幸龙眉宫”。
1935年改临江设治区置,直属云南省。治所在今云南勐海县北九十六里勐往城子。王树五《云南省市县名考释》:“‘宁江’一名则取‘临江’二字之谐音而成。”( 《地名集刊》 1986年第2期) 1949年迁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