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塘山
①在今安徽绩溪县东北,与浙江临安县交界处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绩溪县:龙塘山“在县东百余里。麓有小径,萦紆险巇,悬绝不通处,则倚木架桥,鱼贯而进。当径有石如门,上有洞,轩豁可容百人。再上有池,极深”。主峰在临安县境,已辟为龙塘山自然保护区。
②在今浙江临安县西南一百五十里浙、皖界上。海拔1787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0昌化县:“龙塘山与昱岭相接,怪石峙立,林谷幽邃。有龙洞,深不可测。”
③在今江西星子县西北三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52南康府:龙塘山“峰峦峭拔,环抱湖湾”。
①在今安徽绩溪县东北,与浙江临安县交界处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绩溪县:龙塘山“在县东百余里。麓有小径,萦紆险巇,悬绝不通处,则倚木架桥,鱼贯而进。当径有石如门,上有洞,轩豁可容百人。再上有池,极深”。主峰在临安县境,已辟为龙塘山自然保护区。
②在今浙江临安县西南一百五十里浙、皖界上。海拔1787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0昌化县:“龙塘山与昱岭相接,怪石峙立,林谷幽邃。有龙洞,深不可测。”
③在今江西星子县西北三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52南康府:龙塘山“峰峦峭拔,环抱湖湾”。
在今福建建瓯市治西南旧平政门外。旧有浮桥,宋乾道初郡守陈俊卿累石为址,架木为梁,建于建江上。后屡圯屡复,清初称通都桥。《方舆胜览》卷11建宁府:平政桥“跨大溪,立趾十有一,各高七十二尺,酾水之道有九,
即六川。《淮南子·墜形训》 作“六水”。
明洪武二十五年(1392)分东胜卫置,属山西行都司。治所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县西城关镇(旧托克托县城)。永乐元年(1403)徙于北直隶卢龙县(今河北卢龙县),属后军都督府。明末废。明初分东胜卫置,治今内蒙
在今天津市红桥区如意庵大街何家胡同18号。原为永丰屯祠堂,建于明宣德八年(1433)。清康熙五十八年(1719)改为吕祖堂,原是供奉吕洞宾塑像的道观。光绪二十六年(1900)五月,义和团乾字团著名首领
一名金舆山。即今山东济南市东北华山。《春秋》:成公二年(前589),晋、齐战于鞍,“齐师败绩,逐之,三周华不注”。即此。顾炎武《山东考古录》引伏琛《三齐记》说:“‘不’音跗,读如《诗》‘鄂不å
在今四川绵阳市北。民国《绵阳县志》卷1:兴龙山在“治北六十里。旧名龙鼻觜。山半有石刻 ‘古龙鼻觜’ 四大字”。清嘉庆五年(1800)德楞泰镇压白莲教义军,曾驻此,改名兴龙山。即“兴隆山”。
五代梁改京兆府置,治所在大安、大年二县(今陕西西安市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秦岭以北、乾县以东、铜川市以南、渭南市以西地。后唐复为京兆府。五代梁改京兆府置,治大安、大年二县(今陕西西安市)。唐复名京兆府。
即弘风县。治所即今陕西延川县东南延水关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7肤施县:延水城“(唐贞观)二十三年改安人县为宏风县。神龙元年改为延水县”。古县名。唐贞观二十三年(649年)改安民县置,治今陕西省延川县东南
又作扪都克依。清雍正十年(1732)设驿站,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牙克石市东南免渡河镇。
唐乾封三年 (668) 置,属柳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宜州市东洛东乡大曹村。元和十三年 (818)改为洛曹县。古县名。唐乾封三年(668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东大曹。属柳州。元和十三年(818年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