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岳山
在今广东怀集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8广西梧州府怀集县:齐岳山在“县西百十里。峭拔出于众山之上。上有龙潭,久旱不涸”。又《清一统志·梧州府》:齐岳山,“山腰有铜钟一,铁钟一,刘宋时所铸。山麓出温泉,冬日可浴”。
在今广东怀集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8广西梧州府怀集县:齐岳山在“县西百十里。峭拔出于众山之上。上有龙潭,久旱不涸”。又《清一统志·梧州府》:齐岳山,“山腰有铜钟一,铁钟一,刘宋时所铸。山麓出温泉,冬日可浴”。
西汉置,属张掖郡。治所即今甘肃民乐县。北魏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甘肃省民乐县。属张掖郡。西晋废,后复置,北魏又废。《晋书·秃发傉檀载记》:傉檀率师伐北凉沮渠蒙逊,“次于氐池,蒙逊婴城固守”,即此。
唐贞观六年(632)以徼外敛才羌地置羁縻州,属茂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黑水、红原县境。九年(635)改为冉州。
即蒙古扎萨克图汗部中右翼末次旗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扎布汗省桑特马尔嘎次。
①西汉置,属西河郡。治所在今山西介休市西(一说在今山西灵石县境)。东汉末废。②南朝宋改平州县置,属北巴西郡。治所即今四川平昌县。梁普通六年(525)改为平州县。③亦作平州。南朝宋置,属白水郡。治所在今
又作余干县。西汉置,属豫章郡。治所在今江西余干县东北,后徙治今余干县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豫章郡余汗注:“应劭曰,汗音干。”三国吴改属鄱阳郡。南朝宋改为余干。《元和志》卷28饶州:余干县“汉余汗县,淮南
在今安徽枞阳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桐城县:源子港,“《志》云:县东百有二十里有破堽、竹子、白荡诸湖。其白荡湖亦曰民池湖。……皆回环相接,达源子港入江”。在安徽省南部枞阳县境。紧临长江北岸,属长江古
在今湖北宣恩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施南宣抚司:石壁石板溪在“司西里许。其旁有九曲溪,合流入施州界,下流注于清江”。
春秋时晋置,治所在今河南温县西南三十里古温城 (今上苑村北)。《左传》: 昭公三年 (前539),晋赵子文曰: “温,吾县也”,即此。西汉属河内郡。东魏改属武德郡,天平中徙治今温县北。北齐废。隋开皇十
在今陕西高陵县南十里。宋敏求 《长安志》 卷17: 奉政原 “东西长三十里,南北阔三里”。光绪 《高陵县志》 卷1: 奉政原 “自泾阳来,过县达临潼,延及百里,高者四五丈,泾、渭之不得北徙者,此也”。
亦作乌玉河。即今新疆和田、皮山境之喀拉喀什河。《明史· 于阗国》: 于阗国 “其国东有白玉河,西有绿玉河,又西有黑玉河,源皆出昆仑山。土人夜视月光盛处,入水采之,必得美玉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