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沿子
即今河北丰南市南七十里黑沿子镇。濒于渤海。清时有千总驻此。
即今河北丰南市南七十里黑沿子镇。濒于渤海。清时有千总驻此。
①西晋太康元年(280)改建兴县置,属临贺郡。治所在今广西贺县东北桂岭镇。南朝宋属临庆国。齐复属临贺郡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为桂岭县。②西晋永嘉七年(313)改晋兴县置,治所在今江西余江县东北锦江
又作抱犊崮。即今山东枣庄市东北境之抱犊山。《南齐书·崔祖思传》: 建元三年(481),“淮北义民桓磊磈于抱犊固与虏战,大破之”。
一名唐述山。在今甘肃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西。《元和志》卷39枹罕县:积石山“一名唐述山。今名小积石山。在县西北七十里。按河出积石山,在西南羌中,注于蒲昌海,潜行地下,出于积石,为中国河。故今
在今江西广丰县东六石峰下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5广信府永丰县:六石关“其地亦名上团峰。下设上团隘,其相接者曰平石隘。西去平洋坑十里,路通江山、浦城二县”。
在今安徽滁州市西南琅琊山。北宋欧阳修《幽谷泉》 诗: “潺湲无春冬,日夜响山曲。”又称紫微泉。在今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。北宋欧阳修寄谢绛诗有“滁阳幽谷抱山斜,我凿清泉子种花”之句。
即今印度河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附“广州通海夷道”: “ (提国) 其国有弥兰大河, 一曰新头河, 自北渤昆国来, 西流至提国北, 入于
①在今内蒙古哲里木盟扎鲁特旗西北,疑即罕山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 临潢府:“有天平山、好水川,行宫地也,大定二十五年命名。”②在今江苏苏州城西二十里。支硎山之南。北宋朱长文《吴郡图经续记》卷中:天平山“巍
清乾隆三十五年 (1770) 改景东府置,属云南省。治所即今云南景东彝族自治县。辖境约比今云南景东县稍大。1913年废为县。清乾隆三十五年(1770年)降景东府置,直属云南省。治所、辖境同景东府。19
即今安徽石台县南四十里之大历山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7石埭县: 栎山在 “县西百六十里。高五百丈。周九十里。石壁峭挺,阿有龙池,波流甚远,池口河东源出此。其并峙者曰洞山”。
春秋时小国。群舒之一。偃姓。在今安徽舒城县至庐江县东古龙舒城之间。《左传》: 文公十四年(前613),“楚庄王立,子孔、潘崇将袭群舒,使公子燮与子仪守,而伐舒蓼”。古国名。西周、春秋群舒之一。偃姓。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