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潭堤
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 (故江陵县) 东南。《宋史·河渠七》: 南宋绍兴二十八年 (1158),“监察御史都民望言: 荆南江陵县东三十里,沿江北岸古堤一处,地名黄潭。建炎间邑官开决,放入江水,设以为险阻以御盗。既而夏潦涨溢,荆南复州千余里,皆被其害。去年因民诉,始塞之。乞令知县遇农隙随力修补,勿致损坏,从之”。
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 (故江陵县) 东南。《宋史·河渠七》: 南宋绍兴二十八年 (1158),“监察御史都民望言: 荆南江陵县东三十里,沿江北岸古堤一处,地名黄潭。建炎间邑官开决,放入江水,设以为险阻以御盗。既而夏潦涨溢,荆南复州千余里,皆被其害。去年因民诉,始塞之。乞令知县遇农隙随力修补,勿致损坏,从之”。
1913年改新城县置,属山东济南道。治所在今山东桓台县西新城镇。因县境乌河即古耏水为名。1914年改名桓台县。旧县名。原名新城县,因与吉林、直隶(今河北)、江西、浙江、贵州五省新城县重复,1913年改
唐置,为军镇,属维州。在今四川理县东北薛城镇境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48威州: 姜维城“自州南一十里,上有一门,唐武德七年置州之所也”。
①南朝宋侨置,属南梁郡。治所在今安徽寿县东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129寿州寿阳县,“废崇义县在县东南三里。《宋略》 云: 太初元年迁金镛人于寿阳,号为崇义县”。北魏为梁郡治所。隋废。②隋开皇中置,为衡州治
东汉灵帝时置,属豫章郡。治所在今江西永修县西北艾城西南。隋开皇九年(589)省。唐武德五年(622)复置,属南昌州。八年省入建昌县。1914年改建昌县复置,属江西浔阳道。治所在今永修县西北艾城。192
①在今浙江乐清市东北四十里芙蓉镇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永嘉郡永嘉县“有芙蓉山”。《寰宇记》卷99温州乐清县:芙蓉山“西南上三峰有四耸石,并高三四尺,森然如芙蓉,红赤相映,因以为名”。②在今浙江临海市东。
即今湖北京山县东曹武镇。《舆地纪胜》卷84郢州: 曹武市 “在京山县东四十五里。旧传魏武征孙权过此”。
在今贵州锦屏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1黎平府亮寨司: 错寨 “在司西南。《志》 云,寨南有错寨渡”。
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南。为清代自伊犁通往喀什噶尔的要道。道光《新疆识略》卷1:“自伊犁西南出鄂尔果珠勒卡伦一百三十里经善塔斯岭,五百五十里逾巴尔珲岭。”清徐松《西域水道记》卷5:“巴尔珲岭幽险怪异
在今甘肃金塔县北。《元和志》卷40酒泉县:白亭海“在县东北一百四十里。一名会水, 以众水所会,故曰会水。以北有白亭,故曰白亭海。方俗之间,河北得水便名为河, 塞外有水便名为海”。
①西魏恭帝改南绛郡置,属建州。治所在绛县(今山西绛县南八里东南城村附近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翼城、绛县等地。北周属绛州。隋开皇三年(583) 废。②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绛州置,治所在正平县(今山西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