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黄帝陵

黄帝陵

①在今陕西子长县西北梁山。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 “黄帝崩,葬桥山。” 《封禅书》 载: 汉武帝 “北巡朔方,勒兵十余万。还,祭黄帝冢桥山……上曰: ‘吾闻黄帝不死,今有冢,何也?’ 或对曰: ‘黄帝已仙上天,群臣葬其衣冠”’。据 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上郡阳周县: “桥山在南,有黄帝冢。”

②在今陕西黄陵县西北。《元和志》 卷3宁州真宁县: “子午山,亦曰桥山,在县东八十里,黄帝陵在山上,即群臣葬衣冠之处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35坊州中部县: 桥山 “按 《山海经》 云,其山下水流通,故曰桥山。又 《史记》 云,黄帝葬于其山,今陵冢尚在。大历七年置庙,开宝二年敕修庙祭祀,在州西二里”。即今黄帝陵。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③在今北京市平谷县东北山东庄西。明曹学佺《名胜志》: 渔子山 “在 (平谷) 县东北十里。上有大冢,旧传黄帝陵也。其上有轩辕台,下有轩辕庙”。明蒋一葵 《长安客话》 卷5: “世传黄帝陵在渔子山。今平谷县东北十五里,冈阜窿然,形如大冢,即渔子山也。其下旧有轩辕庙云。” 清 《日下旧闻考》 卷142“黄帝陵” 下朱彝尊按: “ 《史记》: ‘黄帝崩,葬桥山。’ 魏王象、缪袭等撰 《皇览》,云在上郡。《地理志》 谓是上郡阳周县。《括地志》 谓在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。今平谷之陵,人多疑流传之误。然帝既都涿鹿,则葬于此,理亦有之。抑衣冠之葬,或者非一处也。”


又称黄陵、桥陵。在陕西省黄陵县城北的桥山上,距县城约1千米。山上古柏成林,郁郁参天,沮水回绕于左,形势不凡。轩辕黄帝,是传说中的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。陵高3.6米,周围48米。墓前有碑亭,内有石碑一座,镌“桥山龙驭”四字,再向前有“古轩辕黄帝桥陵”石碑,系清乾隆四十一年(1776年)陕西巡抚毕沅立。陵南侧有一石碑上书“汉武仙台”四字,碑侧有座高大的土台,传说是西汉武帝征朔方回来,在此祭黄帝,筑台祈仙。黄帝陵墓在今甘肃、河北、河南等地都有,但据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以及《黄帝本行记》都说:“黄帝崩,葬桥山。”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。

黄 帝 陵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临济寺

    东魏兴和二年 (540) 创建,原在今河北正定县城东南二里临济村。晚唐时住持僧义玄在此创临济宗,成为中国佛教重要教派之一。唐显通八年(867) 义玄逝世,其弟子建衣钵塔于正定城内东南隅,即今澄灵塔,临

  • 雷火峒

    ①北宋置,属邕州右江道。治所在今广西大新县西北下雷镇。《宋史·蛮夷传》: “侬氏又有宗旦者,知雷火洞。” 嘉祐七年 (1062) 置顺安州于此。②在今越南北部高平省文广渊县西北。《宋史·广源州蛮侬氏》

  • 义台

    即野台。在今河北新乐市东北。《魏书·太祖纪》:皇始二年(397),“帝临其营,战于义台坞,大破之”。即此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 引《括地志》云:“野台一名义台。”又,《清一统志·正定府》 “义台”条引《新

  • 鼎湖宫

    又作鼎胡宫。汉武帝时建,在今陕西蓝田县西南焦岱镇。《汉书· 郊祀志》: “文成死明年,天子病鼎湖甚。” 晋灼注: “ 《黄图》 宫名,在京兆。《地理志》 湖本在京兆,后分属弘农也。” 《汉书·扬雄传》

  • 春秋楚地。在今湖北钟祥市北。《左传》: 庄公十九年 (前675),楚文王伐黄,“还,及湫,有疾”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 枝水 “西南径湫城东南”。春秋楚地。在今湖北省钟祥市北。《左传》庄公十九年(前67

  • 波县

    西汉置,属河内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济源市东南裴城。西晋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河南省济源市东南。属河内郡。西晋废。

  • 葫芦岛

    亦作壶芦岛。即今辽宁锦州市东南葫芦岛。因半岛突入海中,形如葫芦而得名。明 《辽东志》 卷1宁远卫: 葫芦岛 “在海岸四十里,半山入海”。

  • 固戍墟

    即今广东深圳市宝安区 (新安镇) 西北固戍。元 《大德南海志》 卷10: 东莞县有固戍角巡司。明洪武间移今市南福永镇。

  • 阳湖

    故址在今江苏武进县东南五十里,与无锡市分界处。《寰宇记》卷92无锡县:阳湖“在晋陵、无锡两县界。在州东六十四里,东南入太湖,二县中分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5常州府武进县:阳湖“以近阳山而名。湖东西八里

  • ?县

    秦置,属南郡。治所在今湖北宜城市北(一说在今襄阳县南欧庙镇)。《元和志》卷21宜城县:“城东临汉江,古谚曰‘��无东’,言其东逼汉江,其地短促也。”东汉改为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