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城山
①又名苦莱山、长城山。在今河南叶县北十里。《新唐书· 地理志》 汝州叶县: “有黄城山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51 叶县: “ 《冢墓记》: 黄城山,即长沮、桀溺耦耕处。下有东流水,子路问津于此。”
②在今四川大竹县东北八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8大竹县: 黄城山 “绝顶宽平,四围石壁苍然,望之如城。宋所筑荣城盖在此”。
古山名。又称苦菜山、苦藁山。在今河南省叶县西南。《圣贤冢墓记》:“黄城山即长沮,桀溺耦耕处。下有东流水,则子路问津处。”
①又名苦莱山、长城山。在今河南叶县北十里。《新唐书· 地理志》 汝州叶县: “有黄城山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51 叶县: “ 《冢墓记》: 黄城山,即长沮、桀溺耦耕处。下有东流水,子路问津于此。”
②在今四川大竹县东北八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8大竹县: 黄城山 “绝顶宽平,四围石壁苍然,望之如城。宋所筑荣城盖在此”。
古山名。又称苦菜山、苦藁山。在今河南省叶县西南。《圣贤冢墓记》:“黄城山即长沮,桀溺耦耕处。下有东流水,则子路问津处。”
在今河北昌黎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7抚宁县: 银峒峪 “旧出银矿,因名”。
即今广东郁南县东南大历山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01德庆州:大力山“在端溪县西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罗定州西宁县:大力山“高六百丈,周回二百里。上多产竹木赤籐、南漆,山势雄伟,为西境之望。《旧志》:山在德
在今湖南衡阳县(西渡镇)西北六十四里曲兰乡石船山。王船山(1619—1692),名夫之,字而农,号薑斋,湖南衡阳人。明清之际思想家。晚年隐居石船山下,因称“船山先生”。故居有败叶庐、观生居、湘西草堂等
即今江西兴国县东北九十里城冈乡。明嘉靖 《赣州府志》 卷5: 兴国县在城冈市。清同治 《江西全省舆图》 卷9: 兴国县东北 “石浒头又七里至城冈墟,自此东北行五里至壕头隘,系吉安府永丰县界”。
辽置,属析津府。治所即今河北香河县。因香河水而名。北宋宣和四年 (1122) 改为清化县。金复名香河县,属大兴府。元属漷州。明洪武十年 (1377) 废,十三年 (1380) 复置,属顺天府。民国初属
明洪武元年(1368)改元大都路置,属山东行中书省。治所在大兴、宛平二县(今北京市)。辖境相当今北京市长城以南,天津市武清、宁河以北及河北廊坊市与唐山市西部地区。次年为北平行中书省治(后改为北平布政司
南朝梁置,为土州治。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北五十里。北周改置左阳县。
元置,为水站。在今湖北秭归县旧秭归城(长江北岸)。明改为建平驿。元置,水站。在今湖北省秭归县东南。明改称驿。
①三国蜀汉置,属广汉郡。治所在今四川中江县东南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:“五城县,郡东南,有水通于巴。汉时置五仓,发五县民,尉部主之,后因以为县。”魏灭蜀后废。西晋咸宁四年(278)复置,太康六年
即今湖北襄樊市襄阳县 (驻张湾镇) 东北程河镇。民国 《湖北通志》 卷73 《兵事》: 清咸丰十一年 (1861) 九月,捻军江泰林大举入襄阳,“屯石台湖、程家河诸村落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