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鹿邑县

鹿邑县

隋开皇十八年 (588) 改武平县置,属陈州。治所在今河南鹿邑县西五十八里鹿邑城。大业初属淮阳郡。唐属亳州。元徙治今鹿邑县。明属归德府。民国初属河南开封道。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


在河南省东部,东临安徽省。属周口市。面积1245平方千米。人口115.8万。辖9镇、13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春秋时为苦邑和鸣鹿邑,属陈。楚置苦县(治今鹿邑县太清宫镇)。秦属陈郡。西汉属淮阳国。东汉析置武平县(治今鹿邑县城西北武平城),属陈国。西晋属梁国。东晋咸康三年(337年)改苦县为谷阳县,并废武平县。北魏复置武平县,治所在原治西南,属陈留郡。北齐废谷阳县。隋开皇六年(586年)复置谷阳县,属谯郡;十八年改武平县为鹿邑县,治今鹿邑县城西鹿邑城村,属淮阳郡。因境内有春秋时陈之鸣鹿城,故名。《太平寰宇记》亳州鹿邑县:“取故鹿城地为名。”唐乾封元年(666年)改谷阳县为真源县,因道家始祖老子生于此而得名。载初元年(689年)改仙源县。神龙元年(705年)复名真源县。北宋大中祥符七年(1014年)改真源县为卫真县,与鹿邑县同属亳州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年)废卫真县入鹿邑县,鹿邑县迁治原卫真县治所,即今鹿邑县城,属亳州。明属归德府。清因之。1913年属豫东道,1914年属开封道,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1949年属淮阳专区,1953年属商丘专区,1958年属开封专区,1961年属商丘专区,1965年属周口专区。1969年属周口地区,2000年属周口市。地处黄淮平原,地势平坦,涡河及其支流惠济河斜贯县境北中部,清水河、白沟河流经西部和南部,辛鹿运河横穿东西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小麦、玉米、芝麻、棉花、烟叶等。特产孔集卤鸡、试量狗肉。工业有酿酒、机械、木材加工、电力、肉类、制鞋等。311国道、商临公路在县城交会。古迹有太清宫、老君台、道德经注碑、栾台遗址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砀陂

    又名砀水。在今安徽砀山县南。《水经·获水注》: “ (砀) 陂中有香城,城在四水之中,承诸陂散流,为零水、瀼水、清水也,积而成潭,谓之砀水。” 《清一统志·徐州府一》: 砀水 “在砀山县南。亦名谷水”

  • 谷利县

    即谷和县。治所在今四川黑水县西南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、《寰宇记》卷81作“谷利县”。

  • 大柏山

    即尧山。在今河南鲁山县西四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8鲁山县:“尧山俗名大柏山。”

  • 辛弃疾墓

    在今江西铅山县东南陈家寨西南鼓楼门(又名虎头门)阳源山颜家垄。辛弃疾(1140—1207),字幼安,号稼轩,历城(今山东济南)人。南宋词人。早年曾参加抗金义军,后归南宋,历任湖北、湖南、江西等地安抚使

  • 红水县

    1913年析皋兰县置,属甘肃兰山道。治所在今甘肃景泰县西寺滩乡宽沟。1927年直属甘肃省。1933年改名景泰县。旧县名。1913年由皋兰县所属红水分县析置,治红水堡(今甘肃景泰县西红水堡)。因境内明万

  • 訇延都督府

    唐显庆二年 (657) 于西突厥木昆部置,属北庭都护府。治所在今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境。约8世纪前后废。

  • 弗利剌河

    即今伊拉克之幼发拉底河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广州通海夷道:罗和异国“又西一日行,至乌剌国,乃大食之弗利剌河,南入于海”。

  • 官厅

    即今云南建水县西南五十四里官厅乡。明、清时为纳楼茶甸长官司治。集镇名。在吉林省永吉县西部。官厅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920。清雍正十年(1732年)建屯。乾隆三年(1738年)官府于此设收缴钱粮的厅堂,

  • 云南节度

    唐南诏前期置,治所在云南城(今云南祥云县东南三十四里旧站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祥云县及楚雄彝族自治州地。后改弄栋节度。

  • 上伍堡

    在今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西南,接广西壮族自治区境。唐初曾于此置江华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