鸿庆寺石窟
在今河南义马市东十四里石佛村。原有白鹿寺,武周圣历元年 (698) 改名鸿庆寺。石窟始凿于北魏,唐代续凿。现存六窟,五、六两窟没入土中。其中四窟半埋土中。第一窟平面近方形,有中心塔柱,柱上雕刻多已剥蚀。后壁浮雕降魔变图,东西两壁浮雕佛传故事。雕刻精致,为北魏佛教石雕艺术佳作。第二窟为正方形,圆顶。龛内坐佛等头手均有损坏。第三窟为正方形,前部坍塌,后壁尚存一佛、二弟子、二菩萨,左壁大龛和右壁三龛造像皆有损坏。第四窟刻一佛二弟子二菩萨,左右壁均刻一佛二弟子,多已残损。
在今河南义马市东十四里石佛村。原有白鹿寺,武周圣历元年 (698) 改名鸿庆寺。石窟始凿于北魏,唐代续凿。现存六窟,五、六两窟没入土中。其中四窟半埋土中。第一窟平面近方形,有中心塔柱,柱上雕刻多已剥蚀。后壁浮雕降魔变图,东西两壁浮雕佛传故事。雕刻精致,为北魏佛教石雕艺术佳作。第二窟为正方形,圆顶。龛内坐佛等头手均有损坏。第三窟为正方形,前部坍塌,后壁尚存一佛、二弟子、二菩萨,左壁大龛和右壁三龛造像皆有损坏。第四窟刻一佛二弟子二菩萨,左右壁均刻一佛二弟子,多已残损。
在今安徽枞阳县西北五十里牛集乡铁门口村。姚鼐 (1732—1815) 字姬传,一字梦谷。因室名惜抱轩,世称 “惜抱先生”。桐城 (今属枞阳) 人。清代著名散文家,“桐城派” 中坚人物。死后葬此。墓圹以
又名北顾山。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一里。与金、焦二山并称京口三山。山上有甘露寺,为三国吴甘露中建。《南史·梁宗室传上·萧正义传》:“京城之西有别岭入江,高数十丈,三面临水,号曰北固。”《元和志》卷25润州丹
即索克宗。治所即今西藏索县。1916年置,治今西藏自治区索县嘎切塘。1960年撤销,改设索县。
在今浙江奉化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奉化县: 蒋家铺 “或云在县东十里蒋家湖旁。嘉靖三十八年倭犯奉化,官军击之于此,败绩”。
一作克克伊尔根。简称可镇。即今内蒙古武川县驻地可可以力更镇。旧属归绥县,1915年划归武川县,为县驻地。
即今河北隆化县北七十五里唐三营镇。《清一统志·承德府三》: 唐三营 “在府北一百九十里。有守备驻防,围场总管驻此”。清宣统二年于此置隆化县。1915年隆化县移治黄姑屯。
在今江苏沛县东南。《汉书·高祖纪》:高祖破鲸布,“还过沛,留。置酒沛宫,悉召故人父老子弟佐酒”, 自歌“大风歌”。即此。《元和志》卷9徐州沛县:“故沛宫,在县东南一里。”
在今江苏无锡市西南二十七里。明洪武《无锡县志》:“西:富安乡十七都有张舍。”民国《江苏六十一县志》:无锡县西有“张舍镇。”在山东省平度市西北部。面积129平方千米。人口4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张舍,人口
在今广西田阳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1奉议州: 莲花关,“ 《图经》 云: 在州北,与田州接界处也”。《清一统志·镇安府》: 莲花关“在奉议州北莲花山”。
即番禺。今广东广州市。《山海经·海内南经》: “桂林八树,在番禺东。” 《续汉书 ·郡国志》注及 《太平御览》 卷172引 《山海经》 并作 “贲禺”。《水经·泿水注》: “泿水东别径番禺,《山海经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