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鸣沙镇

鸣沙镇

北周建德六年 (577) 于会州故址置,即今宁夏中宁县东北鸣沙镇。隋开皇十九年 (599) 升为鸣沙县。


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东部、黄河南岸。面积31.2平方千米。人口1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鸣沙,人口 1430。据唐《元平郡图志》载:“西枕黄河,人马行经此沙,随路有声,异于余沙,故号‘鸣沙’。”北周保定二年(562年)为会州治,建德六年(577年)为鸣沙镇治。隋、唐、宋、元各代均在此设州或置县。1955年置鸣沙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,1988年置镇。主产小麦、稻。盛产压沙西瓜、枸杞。有毛纺、地毯等厂。为县境东部农副生产集散地。101省道横贯全境。古迹有永寿塔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夹沟镇

    即今安徽宿州市北夹沟镇。明嘉靖《宿州志》卷1:州北闵子乡有夹沟集。清光绪《凤阳府志》卷11宿州:夹沟集“有营汛,有驿。州东北六十里”。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北部,西与萧县、濉溪县接壤。面积145平方千米

  • 长辛店

    在今北京市丰台区西南。明称长店,天启年间于此筑墩堡,派兵驻守。清改称长新店。为京城西南交通要冲,京汉铁路经此。1923年在此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京汉铁路工人“二七”大罢工。1937年“七·七”卢沟桥事变后

  • 大小凉山

    指今四川西南部大凉山、小凉山。《清史稿·刘秉璋传》:“督蜀八年,历平万县,茂县、川北、秀山土寇,其大小凉山、拉木浪、赡对各夷畔。”

  • 仲夏堰

    唐大和六年(832)刺史于孝友筑,在今浙江鄞县西南四十里。溉田数千顷。后废。在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西南鄞江镇它山堰北。唐明州刺史于季友开,溉田数千顷。唐太和七年(833年)筑它山堰,仲夏堰废。

  • 迷渡市

    即今云南弥渡县。明属赵州,置巡司于此。1912年于此置弥渡县。

  • 落闽水

    在今贵州遵义县 (南白镇) 西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72播州宣慰司: 落闽水 “在宣慰司(今遵义市) 西南四十里。源出水烟里,东流入乌江”。

  • 新堤市军事管制委员会 (县级)

    1949年解放后由沔阳县析置,治新堤 (今湖北洪湖市)。1950年撤销,并入沔阳县。

  • 稌山嶂

    又作梌山嶂。在今福建永定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8永定县: 稌山嶂在 “县北八十余里。山势峻突,绵亘百里。林木茏葱,四时不改。上有石如马。民谣云,石马鸣,则有兵。成化十四年,‘草寇’窃发,太监卢胜合军

  • 监利镇

    北宋置,属监利县。在今湖北监利县东北。

  • 拱星场

    即今四川绵竹县东北拱星镇。清道光 《绵竹县志》 卷12: 拱星场在 “城东北三十里,与安县交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