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鸡笼山

鸡笼山

①又名龙山、钦天山。俗称北极阁。即今江苏南京市解放门内鸡鸣山。《寰宇记》卷90升州上元县“鸡笼山”条引《舆地志》云:“其山状如鸡笼,以此为名。晋元帝等五陵并在山之阳。”《宋书·雷次宗传》:元嘉十五年(438),“次宗至京师,开馆于鸡笼山, 聚徒教授, 置生百余人”。即此。

②在今安徽和县西北三十五里,近含山县界。《寰宇记》卷124历阳县:鸡笼山“在县西北三十五里。《淮南子》云:麻湖初陷之时,有一老母提鸡笼以登此山,乃化为石,今山有石状如鸡笼,因名之”。《宋史·李显宗传》:南宋绍兴三十一年(1161),金主亮大举南侵,“亲统细军驻和之鸡笼山,将济采石”。即此。

③在今福建福州市西南,高盖山之西。一名斗门山。西为凤冈。《清一统志·福州府一》 引《旧志》曰:“冈滨建江,首起城南三十里,尾尽城西二十里。江水环绕,为村阜三十六,居人遍植荔枝,多至数百万株。”又引《福建通志》曰:“三十六宅,宋刘彝诸贤所居,曰刘宅。”

④在今福建长汀县北。明嘉靖《汀州府志》卷2《山川》长汀县:鸡笼山“在县北成上里,去县五十里, 以形似名”。

⑤在今江西南昌市西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49南昌府:鸡笼山“在府城西一十里。其山盘旋耸秀,状若鸡笼。下枕大江为一方游览之地”。

⑥在今湖北阳新县东五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33兴国军:鸡笼山“在永兴县东南八十里,湖山之巅有金鸡隐伏,遇夜阴晦,其光往来出没于湖山之间”。《清一统志·武昌府一》:鸡笼山“相传伍子胥曾驻兵于此。今遗址尚存”。

⑦在今湖北省钟祥市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安陆府》:鸡笼山“在钟祥县东北一百里,接京山县界。其南有白水岩, 北有阳明洞。中有石屏、石笋”。

⑧在今广东封开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封川县:鸡笼山在“县(今封川镇)西三十里。其脉广远,左接广西界,右襟西宁县”。

⑨在今广东翁源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韶州府》:鸡笼山“在翁源县(治今翁城镇)西北六十余里,接连狗耳岭,为入郡孔道。山石对峙,如笋插入,万树盘岚,一崖坦润”。明置鸡笼铺于此。

⑩即今台湾省基隆市港口外的基隆屿,因岛形如鸡笼浮水而得名。清乾隆间范咸《台湾府志》卷1:鸡笼山“是台之东北隅有小山, 圆锐,去水面十里,孤悬海中。以鸡笼名者, 肖其形也”。或说为闽南方言,转译自高山族凯达格兰人语。明人曾以此指今台湾岛北部地区;亦泛指全岛。《明史·鸡笼传》:“鸡笼山在彭湖屿东北,故名北港,又名东番。”


(1)古山名。即今江苏省南京市玄武湖鸡鸣山。南朝齐永明二年(484年)竟陵王萧子良开西邸于鸡笼山,即此。因东麓建有鸡鸣寺,故又称鸡鸣山。(2)古岛屿名。(1)又称鸡笼屿。即今台湾省基隆市东北港口外基隆屿。以形似鸡笼得名。《东西洋考》:“鸡笼山,淡水洋,在彭湖屿之东北。”《海东札记》:“鸡笼山,北路尽境也。”(2)泛指今台湾本岛。《明史·鸡笼传》:“鸡笼山,在彭湖屿东北,故名北港,又名东番,去泉州甚迩。”(3)今山名。古名历山、历阳山、亭山,又名凤台山。在安徽省和县西北部。因山顶呈鸡笼状得名。由石灰岩构成。海拔240米。南坡陡崖峭壁,可攀援铁链登石阶上下。南北山腰处各有一洞,幽深莫测。唐初山上庵堂寺庙甚多,被誉为“江北第一名山”和“天下第四十二佛地”。后多毁于兵燹,仅存大清殿八间。植被茂盛。有煤、石灰石等矿。辟有国家森林公园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阿当吉河

    亦作阿当衣河。即今俄罗斯萨哈林岛(库页岛)南部东流入海之夏拉希附近之河。清康熙《皇舆全览图》:库页岛东海岸有“阿当衣河”。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23库页岛之水:“阿当吉河,出阿当吉山东麓,两源合东流入海。

  • 宁远镇

    唐置,属嘉诚县。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北黄胜关。《元和志》卷32嘉诚县:“宁远镇在县北一百里。”(1)在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西北部。面积52.6平方千米。人口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北地号,人口 2840。1961

  • 吐蕃

    唐、五代、两宋、元及明初对今西藏地方的汉译称,亦是对当时藏族聚居地区的泛称。藏语称西藏地方为“番”,或说即《后汉书·西羌传》所称之“发”羌故地。《大唐西域记》卷4等唐初史籍译称“吐(土)蕃 (番)”,

  • 甘思

    藏语的音译,亦作甘,康。大体上当今四川、云南藏族聚居区和西藏东境。

  • 硖口寨

    ①即今浙江江山市南硖口镇。为浙、闽交通要道。清雍正十二年 (1734) 移衢州府同知驻此。②北宋大观元年 (1107) 置,属武冈军。在今湖南洞口县西。清于此置硖口巡司。③北宋置,属清湘县。在今广西全

  • 火烧城

    在今新疆库车县西北。《新唐书·突厥传》:景龙二年(708),突骑施娑葛“杀(冯)嘉宾,使弟遮弩率兵盗塞。安西都护牛师奖与战火烧城,师奖败,死之”。

  • 华里

    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三嗣主传》:孙皓建衡三年(271),“皓举大众出华里,皓母及妃妾皆行,东观令华覈等固争,乃还”。即此。在今江苏省南京市西。三国吴建衡三年(271年),孙皓误信谶

  • 七角井

    即今新疆哈密市西北七角井镇。清李德贻《北草地旅行记》:东盐池“四十里七角井。此为南北二路会合之总口。居民较多,约七八十家”。1929年置七角井设治局。

  • 石桥场

    北宋置,属海丰县。为盐场。在今广东陆丰县东南碣石镇。

  • 从太山

    即今吉林东南部之长白山。《北史·勿吉传》:“国南有从太山者,华言太皇,俗甚敬畏之,人不得山上溲汗,行经山者,以物盛去。”即“白山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