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高氏堤

高氏堤

五代时筑,在今湖北潜江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潜江县: 高氏堤在 “县西北五里。五代时高氏所筑。起自荆门州绿麻山,至县南沱埠渊,延亘一百三十里,以障襄、汉二水,后屡经增筑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罗文渠

    在今陕西华县东南十五里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郑县: “东南十五里有罗文渠,引小敷谷水,支分溉田,皆开元四年诏陕州刺史姜师度疏故渠,又立堤以捍水害。”

  • 洛通山

    又名章山、章洛山、九岭山、杨林山。在今四川什邡县西北六十里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雒县:“章山,雒水所出,南至新都谷入湔。” 东晋常璩 《华阳国志· 蜀志》: 秦蜀守李冰,“又导洛通山洛水,或出瀑口。经什

  • 慈云 (雲) 岭

    在今浙江杭州市南。宋 《淳祐临安志》 卷9: 慈云岭 “于诸山岭中最为崷崪”。五代后唐同光二年 (924),钱镠开慈云岭,建四关城宇,即此。南坡有五代时石刻造像。

  • 仙灵寺堡

    明置,属宁远卫。在今辽宁兴城市西南三十里。明《辽东志》卷3:仙灵寺堡“堡东土岭可屯兵,堡东土烟台可按伏”。

  • 武功镇

    即今河南舞钢市东北十四里武功乡。民国 《西平县志》 卷14: 同治五年 (1866) 正月,捻军大败于县南古蔡寨,“西窜出山店及舞阳武功二镇”。在陕西省武功县西部。面积41平方千米。人口4.8万。镇人

  • 平陶县

    西汉置,属太原郡。治所在今山西文水县西南二十里平陶村。北魏太武帝改为平遥县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山西省文水县西南。属太原郡。北魏太武帝名焘,因而改为平遥县,移治今县址。

  • 郑陂

    在今安徽萧县西北。三国魏郑浑主持兴修,故名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郑浑传》: 魏文帝时,郑浑为沛郡太守,“郡界下湿,患水涝,百姓饥乏。浑于萧、相二县界,兴陂遏,开稻田,郡人皆以为不便。浑曰: ‘地势洿下,宜

  • 盘州

    唐贞观八年 (634) 改西平州置,属戎州都督府。治所在附唐县 (今贵州兴义市)。以盘江为名。后废。唐贞观八年(634年)以西平州改名,治附唐县(今贵州兴义市)。后地入南诏废。

  • 非洛斯国

    在今阿富汗西部恰赫恰兰之西。元代为察合台汗国属地。清洪钧 《元史译文证补》 卷22下:宪宗时,封国中有非洛斯国 (前古耳都城) “附庸称臣纳贡”。

  • 宛溪

    在今安徽宣州市东门外。源出市东南三十里驿山南,北流合溪涧诸流,绕出城东为宛溪。东北三里许至三岔河口合于句溪 (水阳江)。唐李白 《题宛溪馆》 诗: “吾怜宛溪好,百尺照心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