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原县
蒙古中统四年 (1263) 改柔远县置,为隆兴路治。治所即今河北张北县。元为兴和路治。明洪武中废。
古县名。蒙古改柔远县置,治今河北省张北县。为兴和路治。明洪武三年(1370年)为兴和府治。后废。
蒙古中统四年 (1263) 改柔远县置,为隆兴路治。治所即今河北张北县。元为兴和路治。明洪武中废。
古县名。蒙古改柔远县置,治今河北省张北县。为兴和路治。明洪武三年(1370年)为兴和府治。后废。
在今山东即墨市东。1945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置即东县治此。
1914年置,后属康安道。治所即今四川九龙县。1926年改为九龙县。原为川边特别区康定县南境土司地,1914年置,以当地有三岩龙、八窝龙、麦地龙、洪坝龙、湾坝龙、速窝龙、菩萨龙、甲拖龙、雪洼龙等九龙而
北宋属东莞县。在今广东深圳市西北永福镇北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9:东莞县有归德盐栅。在今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北。北宋属东莞县。
①唐置,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太原府阳曲县有天门关。《宋史·高继宣传》:元昊“俄寇麟府,继宣帅兵营陵井,抵天门关”。即此。《清一统志·太原府》引《府志》:“天门、陵川,一道相连,互为
在今云南保山市北二十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永昌府》: 虎嶂山 “高一百丈,袤三里许。下有温泉”。
南宋宝庆三年 (1227) 升宝应县置,治所即今江苏宝应县。后改为宝应军。南宋宝庆三年(1227年)升宝应县置,治今江苏省宝应县。属楚州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宝应县。寻改为军。
①在今江西黎川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6建昌府新城县: 高寨在 “县东南三里。唐末危全讽起兵常屯据于此。今堙”。②即今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南高寨乡。明 《西宁卫志》 卷2: 卫城 “东二十五里有傅家
在今江苏徐州市旧城东门。北宋郡守苏轼建。弟苏辙作赋。《清 一统志·徐州府二》: 黄楼“垩以黄土,故名”。集镇名。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南部。属川沙镇。人口1100。原黄楼镇人民政府驻地。清初名华家楼,乾隆时
北宋元符三年(1100)于陇朱黑城置,属湟州。在今青海乐都县东南四十五里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乐州:安陇砦,“故陇朱黑城,元符二年收复,三年赐名。……北至湟州四十五里”。
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于新竹县置,属台湾省。治所即今台湾新竹市。1949年裁入新竹县。1982年复置新竹市。在台湾省本岛西北部,西濒台湾海峡。面积49.2平方千米。人口38.4万,多为闽、粤两省移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