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马迹山

马迹山

①即今江苏无锡市西南,太湖北岸之马山。《舆地纪胜》卷6常州:马迹山“在州东太湖中,岩壁间有马迹隐然,世传秦王游幸,马所践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5常州府武进县:马迹山“其西麓地名西青,石壁屹立,下有马迹,因名。上有避暑宫,相传吴王阖闾故址也。宋置马迹山寨。建炎中,赤心队将刘晏,保马迹山以捍寇。元时亦置巡司。明初下常州,俞通海以舟师略太湖,入马迹山,破张士诚水砦,即此”。原系太湖中主要岛屿,1969年围湖造田,始与北岸连接成半岛。

②在今江苏丹徒市东南三十五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7镇江府:马迹山“在城东南三十余里。有青童君马迹,故名。又有灵洞,抱朴子丹井存焉”。《清一统志·镇江府一》:马迹山,“《府志》:在今紫府观,即道书第四十九福地”。

③在今江西波阳县东北。明《寰宇通志》卷42饶州府:马迹山“在府城东二十里。一名马蹄。晋王炼丹其上, 后人即其处建仙坛”。《明一统志》卷50饶州府:马迹山,“道书为第五十二福地。晋王遥炼丹其上。有斗坛、炼丹井、石药盂遗迹”。

④在今湖北大冶市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81寿昌军:马迹山“在武昌县南百八十里。石上有双马迹”。

⑤在今陕西旬阳县北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“(旬阳)县北山有悬书崖,高五十丈,刻石作字, 人不能上,不知所述。山下有石坛,上有马迹五所,名曰马迹山。”


又称马山。在江苏省无锡市西南太湖北岸一半岛上。山体主要有砂岩、花岗岩构成。“太湖七十二峰”之一,海拔263.5米。《读史方舆纪要》称,山“西麓地名西青,石壁屹立,下有马迹,因名”。一说世传岩壁间马迹为秦始皇游幸马所踏,故名。山上古迹众多,有吴王阖闾避暑宫、西施伴吴王夫差处盘马湾、东汉光武帝刘秀避难地、清乾隆帝南巡驻跸处的唐贞观时建祥符寺、南宋韩世忠避难处梅梁小隐(又称三老屋)和战鼓墩等。宋置寨,元置巡司。为太平天囯侍王李世贤屯兵抗清之地。抗日战争时为太湖地区革命根据地。峰峦起伏,古木参天,风景优美。昔为岛屿,1969年围湖造田后,始成半岛。山产果品,橘和杨梅尤佳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乐蒙河

    在今云南开远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5阿迷州:乐蒙河“在州东。其上源即泸江也。自建水州流入境, 回折而东,入于盘江”。

  • 中县

    元至元二十二年(1285)降中州置,属建昌路。治所在今四川雷波县西南雷池乡(瓦岗)。明废。古县名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年)改沙麻部为中州,二十二年降为县,治今四川省昭觉县东中回甸。属建昌路。明洪武十

  • 宣府护卫

    明洪武二十八年 (1395) 改宣府左卫、宣府右卫置,属谷王府。治所即今河北宣化县。建文四年 (1402) 废。明洪武二十八年(1395年)以宣府左卫、右卫改置,治今河北省宣化县。建文四年(1402年

  • 焦源江

    即舂陵水。在今湖南常宁县东北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0常宁县: 焦源江 “源出蓝山县,北流入境,又东北会于湘水”。《清一统志·衡州府一》: 舂水 “在常宁县东。今名焦源河”。

  • 捕鱼儿海

    ①一名鱼儿泺、答儿脑子、答儿海子。即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达来诺尔。②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西南界与蒙古国东方省交界之贝尔湖。《元朝秘史》 卷1: “捕鱼儿海子、阔连海子两个海子中间的河名兀儿失温。” 《明

  • 鸿沟

    ①古运河名。《水经·渠水注》 引 《竹书纪年》 作大沟。战国魏惠王十年 (前360) 开凿。《史记·河渠书》: “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,以通宋、郑、陈、蔡、曹、卫,与济、汝、淮、泗会。” 故道自今河南

  • 和阗河

    即今新疆西南部的和田河。有二源: 东源曰玉龙喀什河,出策勒县东南,西源曰喀拉喀什河,出和田县西南,二源至和田县北会合后,称和田河。北流至阿克苏市东南入塔里木河。《清一统志· 和阗》: 和阗河 “在和阗

  • 石柱子镇

    在今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东石柱子江口。清光绪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宽甸县图:东南有石柱子。

  • 槀丘堡

    在今陕西彬县西十八里。《元和志》 卷3新平县: 槀丘堡 “东、西、南三面石坡峭峻高十丈,北面筑城高二丈。武德二年置,贞观七年废”。

  • 桃温万户府

    元初置,属女直水达达路。治所在今黑龙江省汤原县西南大有屯固木纳古城。辖境相当今汤旺河流域。明废。元置,治今黑龙江省汤原县大有屯附近固木纳城。属女直水达达路。明废为托温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