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香溪

香溪

①又名乡溪、昭君溪。在今湖北兴山、秭归二县东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74归州兴山县引 《元和志》 云: “其城南枕江,西带山,东临香溪水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148兴山县: 香溪 “在邑界,即王昭君所游处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8兴山县: 香溪在 “县(今高阳镇) 东南一里,即县前河也”。香溪有二源:西源出神农架林区西南老君山,名九冲河,东南流入兴山县境,称苍坪河 (或称南阳河、白沙河);东源出神农架林区东南烟墩垭,西南流名龙口河,入兴山县境名深渡河,二源会于兴山县城西北,南流经兴山县城西,称香溪 (或称县前河),南流至秭归县东南香溪镇,注入长江。其入江处又名香溪口。

②即今四川江油市西南之通口河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7彰明县: 香溪 “在县西。唐贞观七年,醴泉出绵州之香溪,是也。今有香溪堡,入安县界”。

③在今四川安县西南十五里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52石泉军: 香溪 “在龙安县西二十里香水院门,泉自土窟中流出,分两脉: 一清一浊,浊者有硫黄气,洗疮疥立愈”。


即“香溪河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东下冯遗址

    在今山西夏县东北四十里东下冯村北青龙河两岸的台地上。总面积约250000平方米。文化层厚约2—3米。1974—1979年进行发掘。第一层为耕土层;第二层为黄褐色土层,发现有汉唐瓦片和宋元瓷片;第三层为

  • 五圣场

    亦作五乘场。即今四川沐川县西民建乡(五圣场)。清光绪《屏山县志》卷下:“沐川场左走小路黑旦子四十里,越万山老林至五乘场,三十里至利店场。”

  • 东郭镇

    北宋置,属阆中县。在今四川阆中市东。(1)在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东部、盐池东岸。面积57平方千米。人口1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东郭,人口 3760。古称东躲,因村庄毁于山洪,在旧址之东另建新村,故名东躲;

  • 屯留

    周代晋国都城。在今山西屯留县南十二里古城村。《史记·晋世家》 索隐引《纪年》:“桓公二十年,赵成侯、韩共侯迁桓公于屯留。”《水经·浊漳水注》 引《竹书纪年》:“梁惠成王元年,韩共侯、赵成侯迁晋桓公于屯

  • 北庭

    ①即东汉时北匈奴单于王庭(在今蒙古国乌兰巴托)。②唐代北庭都护的简称。治所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二十五里破城子。(1)东汉建武二十四年(48年)匈奴分裂为南北两单于,史称北单于庭为北庭。(2)唐方镇名。

  • 贺家山

    在今湖南衡山县西南三十五里。当湘水右岸。道通衡阳县。1917年湖南护法军与北洋军在此激战,零陵区副司令黄岱牺牲。

  • 洛要县

    东魏武定七年 (549) 改高密县置,属武陵郡。治所在今江苏赣榆县东南五十里。隋初废。

  • 窑奥镇

    在今浙江乐清市东北瑶岙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温州府乐清县: 窑奥镇 “在县东五十里窑奥山下,南临海,有巡司”。

  • 东观腰

    在今山西阳城县南。1942—1945年晋冀鲁豫边区置阳南县治此。

  • 杓子河

    即今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哨子河。为大洋河支流。源出海城市东南分水岭,东南会五重河,流入羊河。明《辽东志》卷1:杓子河在“(复州卫)城东北二百五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