馒头山
①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西、洮儿河上游南之老头山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: 上京道有馒头山。同书 《营卫志》: 夏捺钵 “在黑山东北三百里” 吐儿山,近馒头山。薛映 《上虏中境界》: “临潢西北 (应作 ‘东北’) 二百余里号凉淀,在馒头山南,避暑之处。” 《武经总要·北蕃地理》: “踏弩河 (按: 即今洮儿河),在曼头山北。”
②在今湖北武昌县东南梁子湖滨。峻石峭立,潜伏水中,行船者视为畏途。清乾隆时立铁柱于上以为标志。
①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西、洮儿河上游南之老头山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: 上京道有馒头山。同书 《营卫志》: 夏捺钵 “在黑山东北三百里” 吐儿山,近馒头山。薛映 《上虏中境界》: “临潢西北 (应作 ‘东北’) 二百余里号凉淀,在馒头山南,避暑之处。” 《武经总要·北蕃地理》: “踏弩河 (按: 即今洮儿河),在曼头山北。”
②在今湖北武昌县东南梁子湖滨。峻石峭立,潜伏水中,行船者视为畏途。清乾隆时立铁柱于上以为标志。
即今江西南昌县 (莲塘镇) 东北武溪街。清同治 《南昌府志》 卷6: 武溪市 “距 (南昌) 城四十里”。
亦作萝卜山。在今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西境 《方舆纪要》 卷63庄浪卫: 蒲萄山,“ 《志》 云:在卫西北百三十里。与雪山相拒,大通河流经也”。《清一统志·凉州府一》: 萝卜山 “在平番县西北一百三十里,
1912年改章谷委员置,属边东道。治所在今四川炉霍县西南下街 (旧炉霍)。任乃强《西康图经》 (地文篇) 《正译·七十八·昌都炉霍名义辨》: “查炉霍建置历史,始知其为纯粹之汉名。霍谓霍尔,炉谓西炉。
在今蒙古国西南。《汉书·匈奴传》:本始二年 (前72),伐匈奴,“度辽将军范明友三万余骑,出张掖; ……度辽将军出塞千二百余里,至蒲离候水,斩首捕虏七百余级,卤获马牛羊万余”。
北宋置,属阌乡县。在今河南灵宝市西北阌乡西。以在潼关之东而名。古镇名。北宋置,在今河南省灵宝市阌乡西。以在潼关之东得名。当豫、陕交通要冲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:陕州灵宝县领关东镇。
北周置,为成安郡治。治所即今河北磁县。《元和志》 卷15滏阳县: “以城在滏水之阳,亦曰滏阳。” 隋开皇初为磁州治。大业初属魏郡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复为滋州治。贞观元年 (627) 州废,属相州
又作骏马河。即今四川会理县境之会川河、城河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:会无县“有天马河,马日千里,后死于蜀,葬江原小亭,今天马冢是也”。《水经·若水注》:“(会无)县有骏马河,水出县东高山。”即此水
在今内蒙古奈曼旗西北孔春庙泡子。北宋曾公亮《武经总要前旗》卷16:长泊“周围二百里。泊多野鹅鸭,辽主射猎之所。道出中京之北四日程,经榆林馆、饥鸟馆、香山子馆,南北即长泊。北至上京八百里,西至宜坤州十五
在今湖北巴东县城东郊罗头山北麓。《清一统志·宜昌府》:无源洞“在巴东县东三里”。在湖北省巴东县城东郊罗头山北麓。相传“空洞无涯,水源莫测”,故名。其上一泉,高悬20余米,逶迤而下,跌宕数层,至洞口展布
①即汾。在今河南襄城县东北三十里颍水南岸汾陈村。《战国策·楚策一》:苏秦说楚威王曰,“楚地,……北有汾泾之塞”。②即汾水旁的陉城。在今山西曲沃县东北。《史记·范睢传》:秦昭王四十三年(前264),“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