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顺陵

顺陵

①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三十六里陈家村南(唐称洪渎原)。是武则天母杨氏之墓。武则天改国号为周后,将其母之墓改称顺陵。陵园占地面积110万平方米,略呈长方形,四周有围墙,四面各有一门。陵墓位于内城北半部,现高12.6米,底部为方形。墓周有石人、石羊、石狮、独角兽、石马等大批石刻。其中尤以陵墓南门的一对石狮和独角兽雕刻最为生动有力,是唐代造型艺术中的珍品。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②唐肃宗子建宁王李倓的陵墓。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。倓在代宗时进谥承天皇帝,葬顺陵。

③五代周恭帝柴宗训之陵。在今河南新郑市北。《旧五代史·周书·恭帝纪》: 北宋开宝六年(973),后周恭帝柴宗训 “归葬于世宗庆陵之侧。……陵曰顺陵”。

④即五代南唐李璟墓,在今江苏南京市南四十六里、江宁县 (东山镇) 西南东善乡祖堂山南麓。


(1)在陕西省咸阳市东北18千米的陈家村南(唐时称洪渎原)。为唐女皇武则天母杨氏之墓。杨氏死于唐咸亨元年(670年),当时以王礼埋葬,称墓而未称陵。武则天即位后,永昌元年(689年)追尊其父为忠孝太皇,母为忠孝太后,改墓为明义陵。天授元年(690年)再追尊其父为太祖孝明高皇帝,母为明高皇后,改明义陵为顺陵。唐景云元年(710年)和先天二年(713年),曾两次废除陵的称号,但后人仍习称为顺陵。陵园原分为内外两城,占地110万平方米,略呈长方形。原有两层围墙,均已倒塌,仅存遗址。东西南北各有门,陵墓在内城北半部,现高12.6米,底部为方形,占地约3亩。有石人、石羊、石马、石蹲狮、走狮、石独角兽等约三十多件。陵墓南门走狮和独角兽各一对,体型庞大、雄伟,雕刻生动、有力,是唐代艺术珍品。外城中部原有碑塔寺一座,内立顺陵石碑,为武三思撰文,相王李旦(唐睿宗)书,文字中有许多是用武则天所创造的新字。明嘉靖三十四年(1555年)地震,碑倒碎裂,散失各处,现仅存八块,十分珍贵。今存咸阳博物馆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(2)即五代南唐中主李璟墓。见“南唐二陵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石桥浦

    在今湖北武汉市汉口东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齐中兴元年(501),萧衍攻张冲于郢州,“(曹)景宗遂据石桥浦,连军相续,下至加湖”。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汉口东。南朝齐中兴元年(501年)萧衍攻张充于郢州,命曹景宗

  • 云门堰

    在今四川安县东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龙安县:“东南二十三里有云门堰,决茶川水溉田,贞观元年筑。”

  • 孝义堡

    在今山西文水县南孝义镇。《清一统志·太原府二》:孝义堡“在文水县南十三里。其南二里有孝义墩,接交城县界”。

  • 土山汉墓

    俗称“范增墓”。在今江苏徐州市内彭城路西云龙山北麓。《水经·泗水注》称其为“亚父冢”(即范增墓)。1970年经考古发掘,确知是一座东汉时代的诸侯王墓。在墓后室发现漆棺残件,并出土一具完整的银缕玉衣。墓

  • 大力

    即日丽。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东北岸之日里。《元史·世祖纪》:至元二十一年(1284)十一月,“福建行省遣使人八合鲁思招降南巫里、别里剌、理伦、大力等四国,各遣其相奉表以方物来贡”。

  • 慈云 (雲) 阁

    原名大悲阁。在今河北定兴县城内十字街中心。元大德年间龙兴寺住持僧宝德因旧大悲阁毁于兵乱,发愿重建,大德十年 (1306) 落成。清康熙五十二年 (1713) 重修,嘉庆二十五年 (1820)重修后改今

  • 乌山县

    唐渤海国置,属庆州。治所当在今吉林珲春市境。辽废。古县名。元置。治今贵州省长顺县东北。属下思同州。后废。

  • 保塞部

    亦作宝塞部。北宋大渡河南少数民族部落之一。在今四川冕宁县境。《宋史·蛮夷传四》: 黎州诸蛮 “保塞蛮,在州西南三百里”。

  • 猪拱箐

    在今贵州赫章县东北。地当川、滇、黔三省之交,群山环合,地势险要。清咸丰、同治年间苗民首领陶新春据此。清王定安 《湘军记》 卷14《平黔篇》: “陶新春者,踞毕节之猪拱箐,有众数万,时掠川滇边地,而苗夷

  • 北殿山

    又名龟山、覆盆山。在今广东澄海市西北七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潮州府澄海县:北殿山“相传宋太子避元兵至此设行在,因名。俗呼皇子佃山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