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张镇
一名韩张堡。北宋置,属朝城县。即今河南南乐县东二十四里韩张镇。
在河南省南乐县东部。面积41平方千米。人口3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韩张,人口4830。春秋时称朝城。唐开元年间置朝城县,治此。传辽代南京(今北京)留守韩昌葬此,故改名韩昌;后演称韩张。金称韩家镇,清光绪时称韩张堡,民国名韩张镇。1956年设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,1985年置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、甘薯、大豆等。有机械、修配、面粉等厂。安济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韩昌坟遗址、五代梁将王彦章壁垒遗址等。
一名韩张堡。北宋置,属朝城县。即今河南南乐县东二十四里韩张镇。
在河南省南乐县东部。面积41平方千米。人口3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韩张,人口4830。春秋时称朝城。唐开元年间置朝城县,治此。传辽代南京(今北京)留守韩昌葬此,故改名韩昌;后演称韩张。金称韩家镇,清光绪时称韩张堡,民国名韩张镇。1956年设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,1985年置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、甘薯、大豆等。有机械、修配、面粉等厂。安济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韩昌坟遗址、五代梁将王彦章壁垒遗址等。
五代晋、周东京城(今河南开封市)里城东面南门。五代梁称观化门,晋天福三年(938)改称仁和门。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:北宋建隆元年(960),赵匡胤陈桥兵变,还开封府,“乃整军自仁和门入,秋毫无所犯”。即
①北宋元丰七年(1084)置,属融州。即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东北文村。后废。②即文溪寨。在今湖南会同县西南。《宋史·蛮夷二》:元祐二年(1087),“有杨晟台者,乘间寇文村堡”。即此。
即今西藏隆子县。原西藏地方政府设隆子宗。“隆子”,藏语意为须弥山顶。1960年改设隆子县。驻机当。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,治今西藏自治区隆子县机当。1960年撤销,改置隆子县。
一名会源桥。在今安徽休宁县东南汊口乡。清康熙《休宁县志》卷2:汊口桥“南三十五里。通遂安”。
在今湖北保康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9保康县:九斤城在“县北五十里。相传昔人秤土筑城,以水土轻浮,将成复弃。今荒城犹存”。
或作元通山。即螺山。在今云南昆明市城内东北隅。《清一统志·云南府》 引 《府志》: “元时山在北郭外一里许。明初扩城,始在城内。其岩曰盘坤、曰补陀罗,曲磴攀跻而上,有石兀然突出,曰明月石。出麓有二洞,
即今江西万年县西北珠山乡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12:饶州府万年县有珠山桥。
明永乐二年 (1404) 改威隆州置,属建昌卫。治所在今四川德昌县西南大山乡。清属宁远府。后废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改威隆州置,治今四川省德昌县西南威弄。属建昌卫。清时废。
南北朝时西域国名。在今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西北部之巴勒提坦。《魏书·西域传》: 波路国 “在阿钩羌西北,去代一万三千九百里。其地湿热,有蜀马,土平”。唐代名钵罗、布露。
即今四川通江县西南杨柏乡。清道光《通江县志》卷2:杨柏河“离城六十里。与巴州接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