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静安寺

静安寺

在今上海市静安区西南部,南京西路、华山路口。相传三国吴赤乌年间创建。原名沪渎重元寺,寺址在旧吴淞江下游沪渎港。北宋大中祥符元年(1008) 改名静安寺。南宋嘉定九年 (1216) 迁芦浦之沸井浜畔,即今址。今静安区即因静安寺而得名。


(1)古迹名。在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。相传三国吴赤乌年间创建,初名沪渎重元寺。唐改名永泰禅院,北宋大中祥符元年(1008年)始名静安寺。原在(苏州河)北岸,因江潮泛滥,危及寺基,南宋嘉定九年(1216年)移建芦浦沸井浜畔。元、明以后,屡修屡圮,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六年(1880年)重建。元人有所谓“静安八景”,即赤乌碑、陈朝桧、讲经台、虾子潭、涌泉、绿云洞、沪渎垒及芦子渡,历代题咏甚多,今均湮没。涌泉即沸井,俗称海眼,清末筑石栏,题曰“天下第六泉”。寺内尚有“云汉昭回之阁”石刻,是南宋淳熙十年(1183年)光宗赵惇当太子时为学士钱良臣之藏书阁所题,阁毁后移于寺内。1984年修复,重建大雄宝殿,内有国内最大的玉佛,高3.87米,宽2.6米,重11吨。2003年12月山门(天王殿)改建竣工。依宋代“营造法式”设计,上、下两层,高12米,宽19.6米,底下一层采用花岗石料,上面一层为歇山式单檐古建木结构,采用柚木制成。汉白玉栏杆上雕有静安寺寺徽。(2)区片名。在上海市静安区西南部。大致范围:乌鲁木齐北路以东、常德路以西、北京西路以南、延安中路以北的一片地区。南宋嘉定前,这里称西芦浦沸井浜,自嘉定九年(1216年)古刹静安寺由沪渎迁此后,渐称今名。清同治元年(1862年)辟建静安寺路(今南京西路)和十一年始创静安寺庙会后,逐渐形成人口稠密、商业繁盛地区。为市区主要商业中心和交通要道之一。定为静安寺文化旅游区。有静安寺、静安公园等。

静 安 寺


猜你喜欢

  • 周武王陵

    在今陕西咸阳市北十五里,文王陵北。《汉书·刘向传》: “文王、周公葬于毕。” 《史记·周本纪》 正义引 《括地志》: “武王墓在雍州万年县西南二十八里毕原上。”

  • 拔延山

    即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北与乐都县交界之拉鸡山。《隋书·炀帝纪》: 大业五年 (609),“五月乙亥,上大猎于拔延山,长围周亘二千里”。校勘记引 《礼仪志三》 作 “诏虞部置拔延山南北周二百里”。明代改

  • 赤湖城

    即今福建漳浦县东四十里赤湖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漳浦县:赤湖城“元末,李志甫作乱,巨族曾仁礼率众筑城以御之。后圯。正德中,寇乱,居民复修完之,周六里有奇”。元末筑,即今福建省漳浦县东赤湖镇。

  • 龙堌集

    ①即今江苏沛县西北龙堌镇。民国《沛县志》附图:县西北有龙堌集。②即今山东巨野县西南龙固堆镇。清光绪《山东通志》卷2《舆图志》:巨野县西南有龙堌站铺。民国《续修巨野县志》图作龙堌集。

  • 梅塘堡

    在今广东梅州市西南十余里梅江东岸梅塘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程乡县: “西有太平乡巡检司,治梅塘堡,后迁县西北石镇村旁。”

  • 石梁驿

    ①在今河北大名县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隋大业九年(613),李密从杨玄感被执,“行至魏郡石梁驿,饮防守者皆醉,穿墙而逸”。②在今河南安阳市附近。《资治通鉴》:隋大业九年(613),杨玄感既败,李密被锁送

  • 林口县

    1939年置,属吉林省。治所即今黑龙江省林口县。1945年划归合江省。1949年划归松江省。1954年划归黑龙江省。在黑龙江省东南部。属牡丹江市。面积 7184.7 平方千米。人口44.8万。辖9镇、

  • 封氏墓群

    在今河北景县城东南十五里前村乡东北、后村北。为北魏至隋封氏家族的墓地。现存有封土的墓十六座。1948年曾出土文物三百多件,有铜器、瓷器、陶器、玻璃器及墓志等。其中莲花青瓷尊纹饰华美、造型精致,是当时北

  • 瑚素图布拉克

    亦名呼苏图布拉克。又名四台。在今新疆博乐市西南。清道光 《新疆识略》 卷4:瑚素图布拉克台 “在两山间,距鄂勒著依图博木台八十里。自此东四十里有界牌,为伊犁、精河交界”。

  • 雷王山

    在今甘肃礼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9秦州礼县: “雷王山在县南四十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