靖州路
元升靖州置,属湖广行省。治所在永平县 (今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)。辖境相当今湖南会同县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、通道侗族自治县和贵州天柱等县地。至正二十五年 (1365),朱元璋改为靖州军民安抚司,明洪武元年 (1368) 降为靖州。
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升靖州置,治永平县(今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),属湖广行省。辖境相当今湖南省会同、靖州通道和贵州省天柱等县地。至正二十五年(1365年),朱元璋改为靖州军民安抚司,明洪武元年(1368年)降为州。
元升靖州置,属湖广行省。治所在永平县 (今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)。辖境相当今湖南会同县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、通道侗族自治县和贵州天柱等县地。至正二十五年 (1365),朱元璋改为靖州军民安抚司,明洪武元年 (1368) 降为靖州。
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升靖州置,治永平县(今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),属湖广行省。辖境相当今湖南省会同、靖州通道和贵州省天柱等县地。至正二十五年(1365年),朱元璋改为靖州军民安抚司,明洪武元年(1368年)降为州。
即贵州乌江上游鸭池河流经修文、息烽两县境内的一段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3附水西宣慰司:陆广河“在水西南境。《志》云,水西之河,最大者曰陆广,其上流曰鸭池,下流东注,曰黄沙渡,会于清水江,又东会于涪江,鸭
即今山西偏关县西北关河口村。清道光《偏关志》卷上:偏关西关河隘口“在关城西二十里。河水西泻,直达黄河。明宣德九年都督李谦筑石桥跨沟,下建三洞,上置重楼。万历二十六年兵宪赵彦复修坚厚,更于口外建望台烽墩
一作曲吾。战国燕邑,又曾属魏。在今河北顺平县东南二十里子城村。《水经·滱水注》 引《竹书纪年》:“魏殷臣、赵公孙裒伐燕,还,取夏屋,城曲逆。”《战国策·齐一》:“赵可取唐、曲逆”皆此。秦置曲逆县。古邑
西晋置,属苍梧郡。治所在今广西苍梧县西南。南朝宋废。
亦名无为镇。即今安徽无为县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无为州: “宋始以城口镇置无为军。”在广东省仁化县北部、城口河上游,北邻湖南省。面积322平方千米。人口 9880。镇人民政府驻城口街,人口 1210。秦
当作木陵戍。在今河南新县南。《魏书·元澄传》:景明四年(503),“萧衍将张嚣之寇陷夷陵戍,澄遣辅国将军成兴步骑赴讨,大破之,复夷陵戍”。即此。“夷”,《资治通鉴》作“木”。
即今福建漳平市东北溪南镇。明初置巡司于此。清初废。
在今海南省屯昌县南。清雍正八年(1730)移青安巡司于此,改名太平巡司。(1)古地名。在今海南省屯昌县南。清雍正八年(1730年)移青安巡检司于此,改太平巡检司。(2)集镇名。(1)在浙江省嵊州市西南
即今辽宁长海县东北之石城岛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“登州东北海行……东傍海壖,过青泥浦、桃花浦、杏花浦、石人汪、橐驼湾、乌骨江八百里。”吴承志《贾耽记州边入四夷道里考实》谓:石人汪,庄河口外石城岛。即今
又名重山。在今江西上饶、横峰二县之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广信府上饶县: 重山 “在府城北。其脉由灵山来, 重峦叠, 岧峣峻绝。 谢枋得因以叠山为称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