雷洞坪
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白云寺与接引殿间。南宋范成大 《吴船录》: 雷洞平 “凡言平者,差可以托足之处也。雷洞者,路之深崖,万仞磴道,缺处则下瞰沉黑若洞然。相传下有渊水,神龙所居,凡七十二涧”。唐宋时有雷洞祠,明有雷神殿、洞坪堂。清康熙四十一年 (1702) 赐匾额经部。同治间重建。后废。
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白云寺与接引殿间。南宋范成大 《吴船录》: 雷洞平 “凡言平者,差可以托足之处也。雷洞者,路之深崖,万仞磴道,缺处则下瞰沉黑若洞然。相传下有渊水,神龙所居,凡七十二涧”。唐宋时有雷洞祠,明有雷神殿、洞坪堂。清康熙四十一年 (1702) 赐匾额经部。同治间重建。后废。
①东汉末吴分故鄣县置,属丹阳郡。治所在今安徽广德县西南。以西汉鸿嘉二年(前19)在黟县所置广德王国为名。西晋属宣城郡。南朝梁属广梁郡。陈属陈留郡。隋开皇九年(589)并入石封县。唐至德二年(757)改
①唐置,属羁縻殷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宜宾县西北。北宋属商州。后废。②唐渤海国置,为庆州治。治所在今吉林珲春市西南八连城(半拉城子)。辽废。古县名。渤海国置,治今吉林省珲春市西八连城。为龙原府治。辽灭渤海国
①即今吉林农安县北高家店镇。清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16: 农安县东北 “六十里高家店镇”。②即今河南罗山县西北高店乡。清乾隆 《罗山县志》 卷1 《镇店》: “高家店,西南八十里。” (疑为“西北三
即金堂山。在今四川金堂县南三十里栖贤乡。《续高僧传·遗身篇·周益部沙门释僧崖传》:“姓牟氏,祖居涪陵。晋义熙九年,朱龄石伐蜀,涪陵儴三百家随军平讨,因止于广汉金渊山谷,崖即其后也。”
即今河北辛集市南三十四里南智丘镇。明万历 《保定府志》 卷2束鹿县: 里社有知丘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47束鹿县图: 西南有南智丘。
又作啰没宁堡。北宋置,属西安州。在今宁夏海原县北蒿川乡东。后废。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西北。北宋属西安州。
在今浙江丽水市西二里。《清一统志·处州府》:小括山“在丽水县西二里。其址与万象山相接,众山环簇,状若莲花”。自唐末至元初,处州、处州路治此。
即幕府山。在今江苏南京市北,长江南岸。垄多石,居人煅以取灰,故又名石灰山。《明史·太祖纪》:至正二十年(1360), 陈友谅约张士诚合攻应天府,太祖命“常遇春伏石灰山”。即此。
在今山西吉县西北黄河东岸。《北齐书·段韶传》: 武平二年 (571),“周人于姚襄城南更起城镇”。《元和志》 卷12吉昌县称,“本姚襄所筑,其城西临黄河,控带龙门、孟门之险,周、齐交争之地”。在今山西
①在今安徽凤阳县西南五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7凤阳府: 画山 “山有木,枝如杨柳,可用为画,故名”。②在今广西阳朔县东北五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03静江府: 画山 “在阳朔县北。苍壁丹岩,望之若屏然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