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雁荡山

雁荡山

在今浙江乐清市东北。主峰海拔1056米。沈括 《梦溪笔谈·杂志》: “温州雁荡山,天下奇秀,未尝有言者。” 至北宋太平兴国初僧全了栖止此山,建灵岩寺,山始显名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5温州: 乐清县有 “雁荡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温州府乐清县:雁荡山 “岩峦盘曲,凡数百里。其峰百有二、谷十、洞八、岩三十,争奇竞胜……绝顶有湖方十余里,水常不涸,雁之春归者留宿焉,故曰雁荡”。今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。


在浙江省东南部。《广雁荡山志》:“春雁归时多宿于此,故名。”东北—西南走向。分南、北两山。山体主要由流纹岩和凝灰岩组成,节理发达。北雁荡山主要在乐清市境,主峰百岗尖(1150米),次高峰雁湖岗(1057米)。南雁荡山主要在平阳县西,主峰九峰尖(1237米)。通常所称雁荡山,指北雁荡山。雁湖岗顶有雁湖,芦苇丛生,结草成荡,秋雁常来栖宿,故称雁荡。雁荡开始知名于唐初,至北宋太平兴国元年(976年)以后,声誉渐著,寺庙亭院相继而兴,当时曾有十八古刹、十六亭、十院。至明代,雁荡百二奇峰的名称已全部形成。风景区东起羊角洞,西至芙蓉白岩,南起筋竹涧口,北至仙姑洞,面积约400平方千米。分为灵峰、灵岩、大龙湫、雁湖、显圣门、仙人桥、羊角洞等风景区,东南部风景较集中,灵峰、灵岩、大龙湫称为雁荡风景三绝。全景区计有一百零二峰、六十四岩、四十六洞、二十六石、十四嶂、十八瀑、二十八潭、十三坑、十三岭、十泉二水、八门四阙、七溪一涧、八桥二湖等风景点,共380多处。中以峰、石、涧、瀑称著。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,辟有国家森林公园,并被列为世界地质公园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僧格宗

    ①在今四川小金县西小金川河北岸新格乡(僧格宗)。《清史稿· 图钦保传》: 乾隆三十七年(1772) 征金川,“师进至僧格宗,图钦保自河西科多渡桥攻河东,至喀咱木笼山梁,抵奢垄,贼奔美诺”。②在今西藏洛

  • 兴隆土司

    明嘉靖七年(1528)置,属思恩府。治所在今广西马山县西南兴隆村。1915年废。明嘉靖七年(1528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西南乔利。明末移治今马山县西南兴隆西。后移治今马山县西南兴隆。寻废。

  • 虑县

    一作卢县。西汉置,属城阳国。治所在今山东沂水县西。东汉初废。古县名。又作卢县。西汉置,治今山东省蒙阴县东北。属城阳国。东汉省。

  • 大昭寺

    即大招寺。今西藏拉萨市中心大昭寺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中心。建于公元7世纪中叶,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时。据藏史《贤者喜宴》记载:“赞普松赞干布时建立了逻娑白哈尔……”逻娑即今拉萨;白

  • 梅根渚

    梅根河口江中旋流萦绕的洲渚。在今安徽贵池市东北四十里梅龙镇。齐武帝诗: “昔经樊邓役,阻潮梅根渚”,指此。即“钱溪”。

  • 大兴镇

    ①即今吉林辽源市。清光绪二十八年(1902)置西安县治此。1948年析西安市,1952年改为辽源市。②在今山东临沭县东南。旧置沂郯海赣同知。清乾隆三十八年(1773)改设通判驻此。(1)在辽宁省凤城市

  • 陵井驿镇

    金置,属阳曲县。在今山西阳曲县西北四十五里西陵井村。

  • 石牛道

    古道路名。又名金牛道。古代汉中盆地和巴蜀的主要交通路线。自今陕西勉县西南行,越七盘岭入四川境,经朝天驿、广元,而至剑阁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:秦惠王谋伐蜀,乃作五石牛,言能屎金,以欺蜀王;蜀王“

  • 惠井子驿

    清光绪年间置,在今新疆哈密市西北七角井镇西灰井子沟。

  • 蓬州所城

    即今汕头市西北鮀浦镇。《清一统志·潮州府》: 蓬州所 “在澄海县西南三十里。南临牛田洋,西北去揭阳县九十里。明洪武二年置守御千户所于夏岭村,二十七年移于驼江都,三十一年筑石城,周六百四十丈。嘉靖中自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