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隆州

隆州

①亦作崇州。西魏废帝二年 (553) 改南梁北巴州置,治所在阆中县 (今四川阆中市)。《寰宇记》 卷86阆州: 隆州 “取其连冈,地势高隆为郡名。后魏 《典略》 云: 此州故有隆城坚险,因置隆州”。北周辖境相当今四川阆中、南部、南充、苍溪、蓬安等市县地。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为巴西郡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复为隆州,四年 (621) 辖境南部缩小,先天二年 (713) 改为阆州。

②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治所在隆平县 (今越南河山平省山西)。六年 (623) 改为南隆州,贞观元年 (627) 废。

③五代北汉置,治所在今山西祁县东南。后废。

④北宋政和四年 (1114) 置,治所在兴隆县(今广西东兰县南)。宣和三年 (1121) 废为威远砦。

⑤南宋隆兴元年 (1163) 改仙井监置,治所在仁寿县 (今四川仁寿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仁寿、井研二县及双流县东南地。元至元二十年 (1283)废。

⑥金大定二十九年 (1189) 改济州置,属会宁府。治所在利涉县 (今吉林农安县)。《金史·地理志上》 隆州: “大定二十九年,嫌与山东路济州同,更今名。” 辖境约当今吉林农安、德惠、双阳等县及长春市地。贞祐初升为隆安府。

⑦元至元十七年 (1280) 改隆州千户置,属建昌路。治所在大隆城 (今四川德昌县西北。一说在今会理县北境)。明洪武十五年 (1382) 属建昌府。后废。


(1)西魏废帝时改南梁州置,治阆中县(今四川阆中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阆中市。隋大业初改巴西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复改隆州。先天二年(713年)改阆州。(2)五代北汉置,治今山西省祁县东南。属太原府。后废。(3)北宋政和四年(1114年)置,治兴隆县(今广西东兰县南)。宣和三年(1121年)废。(4)南宋隆兴元年(1163年)改仙井监置,治仁寿县(今属四川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仁寿、井研等县。元至元二十年(1283年)废。(5)金大定二十九年(1189年)改济州置,治利涉县(今吉林农安县)。贞祐初升为隆安府。(6)元至元十七年(1280年)置,治今四川省德昌县西北。属建昌路。后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采石矶浮桥

    北宋开宝七年 (974) 建,在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采石矶与和县西南横山浦之间长江上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8太平州: 采石矶浮桥 “开宝七年,王师伐江南,上遣郝守濬率丁匠,自荆南以大舰载巨竹絙,并下朗州所

  • 高安

    今地不详。或疑在今山西临猗县西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 成侯四年 (前371),“与秦战高安,败之”。正义: “盖在河东。”古邑名。战国赵邑。今地不详,或以为在今山西省临猗县西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赵成

  • 西林寺

    在今江西九江市南庐山西北麓东林寺西,与东林寺相对。东晋太元中僧慧永建,隋开皇中修。唐宋尤盛,元时毁。明洪武十四年(1381)复建。现仅存一栋殿宇及寺侧建于唐开元年间的西林塔。在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东林寺西

  • 奉符县

    北宋大中祥符元年 (1008) 改乾封县置,属袭庆府。治所即今山东泰安市。金为泰安州治。明洪武初省入泰安州。古县名。北宋大中祥符元年(1008年)改乾封县置,治岱岳镇(今山东泰安市)。宋、元为泰安州治

  • 乌纳河

    又作乌娜河。即今俄罗斯阿穆尔州西北、结雅河上流支流。清乾隆《钦定盛京通志》卷28:乌讷河“国语, 乌讷,枸杞也。(黑龙江)城北一千七百六十里。源出兴安岭,西南流入阿尔奇河”。

  • 岗上村

    即今河北藁城市西二十五里岗上镇。清康熙《藁城县志》卷1:西有岗上村。

  • 水磨河

    在今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东南。清宣统《新疆图志》卷71:“松树塘水北流经沙山南入于招摩多河,合西北流五十里至沙山子庄而伏,又三十余里再出为水磨河,又北流折西酾为三大渠,又西流经镇西厅城北注于巴尔库勒

  • 广济军

   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(977)置,治所在今山东定陶县西北四里。四年(979)置定陶县为军治。熙宁四年(1071)军废。元祐元年(1086)复置,金废。北宋太平兴国二年(977年)以济阴县定陶镇置。四年析曹

  • 芦子关

    亦曰芦关。在今陕西志丹县北与靖边县交界处。唐杜甫《塞芦子》诗:“延州秦北户,关防犹可倚。焉得一万人,疾驱塞芦子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57引蔡梦弼云:“去延州百八十里有土门山,两崖峙立如门,形若葫芦,故谓之

  • 临晋县

    ①秦置,属内史。治所在今陕西大荔县东朝邑镇西南二里。西汉属左冯翊。东汉末移治今大荔县。三国魏为冯翊郡治。西晋改名大荔县。北魏初复名临晋县,太和十一年 (487) 改为华阴县。②北魏太安二年 (456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