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陶寺遗址

陶寺遗址

在今山西襄汾县东北约十五里,塔儿山西麓。分布在陶寺、李庄、中梁、东坡四村之间,东西长约2000米,南北宽约1500米,总面积达300万平方米。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掘,在遗址地中发现了我国最早有木构设施的水井、石灰地面的房基、道路、石灰窑和陶窑等,出土一批陶、石、骨、蚌、玉质的生产与生活用具及铜铃等。1985年底确认为中原地区迄今所知规模最大的龙山文化遗址,年代大致在公元前26一前20世纪。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酉水河

    一名三江河。即今四川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部之酉水,为沅江上源支流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酉阳宣慰司:“东南有酉水,流合平茶水,至湖广辰州府合流于江。”

  • 宽定吉思海

    一作宽田吉思海。即今哈萨克斯坦、土库曼斯坦西之里海。《元史·速不台传》: 癸未年(1223),速不台讨钦察,“遂引兵绕宽定吉思海”。即此。

  • 龙桑寺镇

    民国置,即今山东商河县东北龙桑寺镇。民国《商河县志》卷2:龙桑寺“在城东三十里”。镇因寺名。在山东省商河县东北部。面积32.8平方千米。人口1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龙桑寺,人口 1000。传新莽末刘秀兵

  • 校城

    即挍城。在今山东临朐县东南七十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18青州引 《十三州志》 云: “朱虚东十三里有校亭县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35亦作 “校城”。

  • 茅戎

    在今山西平陆县西南。《春秋》: 成公元年(前590),“秋,王师败绩于茅戎”。即此。或说在今河南济源市西。

  • 滨江墟

    亦作崩江墟。即今广东化州市南鉴江西岸滨江。明万历 《高州府志》 卷1: 化州有崩江墟。清光绪 《高州府志》 卷10化州: 滨江在 “州南二十四里”。

  • 鲁硔山

    在今安徽桐城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6桐城县 “洪涛山” 条下: “ 《志》 云,县东北十里有鲁硔山,相传鲁肃曾居此。明崇祯十四年,流贼犯境,据鲁硔山焚掠,久之始去。”

  • 广信府

    元至正二十年(1360)朱元璋改信州路置,治所在上饶县(今江西上饶市西北天津桥)。辖境相当今江西贵溪以东的信江流域地。明洪武三年(1370)徙治今上饶市。1912年废。元至正二十年(1360年)朱元璋

  • 百丈峡

    亦名百丈岩。在今湖南慈利县西,接张家界市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慈利县“茅花岭”条下:百丈峡“东北至九溪卫七十里。石崖两面对峙,高逾百丈。中有小峡,长三十里,流泉峻急,古木槎牙。峡畔有路通永定卫,最险”

  • 綦江县

    元末明玉珍改南平綦江长官司置,属播州。治所即今四川綦江县。明郭子章 《郡县释名》 四川卷: 綦江县以綦江 (水) 为名。明洪武中改属重庆府。《明史·神宗纪》: 万历二十七年(1599),“杨应龙陷綦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