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陵川县

陵川县

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属泽州。治所即今山西陵川县。《元和志》 卷15: “因川为名。” 大业初属长平郡。唐属泽州。蒙古至元三年(1266) 废,后复置陵川县。清雍正六年 (1728) 属泽州府。民国初属山西冀宁道。1930年直属山西省。


在山西省东南部、太行山南端,东南临河南省。属晋城市。面积1751平方千米。人口25.2万。辖3镇、5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崇文镇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割高平地置陵川县,属泽州。《读史方舆纪要》:陵川县“以县多陵阜而名”。又《山西历史地名录》:“以县有陵阳水,故名陵川。”大业初属长平郡。唐武德初属盖州,贞观元年(627年)改属泽州。北宋、金属泽州。蒙古至元三年(1266年)并入晋城县,后复置陵川县。明因之。清属泽州府。1914年属冀宁道,1927年直属山西省。1949年属长治专区,1958年陵川县再并入晋城县,1961年恢复原制。1967年属晋东南地区,1985年属晋城市。地处太行山腹地。香磨河、南峪河、廖东河、原平河、北召河流经境内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玉米、高粱、谷子、豆类、薯类为主。盛产党参。矿产有煤、铁、硫黄、铝土、硅、铜、铅、水晶石、石膏、云母、大理石等。工业有煤炭、电力、冶金、化工、机械、建材、造纸、陶瓷、纺织等。沁辉、陵长、陵晋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崇安寺、真泽宫、佛山、黄围灵湫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华山

    在今广西全州县南三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全州:三华山“顶有三峰,形如华盖,湘江绕出其背”。

  • 傅阳川

    又作傅昜川、博阳川、敷浅水。源出今江西德安县西北,东南流过县南,注入鄱阳湖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豫章郡历陵县: “傅昜山、傅昜川在南,古文以为傅浅原。” 师古曰: “傅读曰敷。昜,古阳字。”

  • 大庸卫

    明洪武九年(1376)改羊山卫置,属湖广都司。治所即今湖南张家界市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永定卫:“羊山卫,后以屯饷艰阻,改置今卫。临庸水之阳,名曰大庸。”建文改永定卫。明洪武九年(1376年)置,治今湖

  • 大冲河

    在今云南澄江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澂江府》:大冲河“在河阳县东北十里罗藏山下,汇溪涧诸水为河,流入明湖。明隆庆中,水涨堤决,知县文嘉谟浚深之”。

  • 沁源县

    北魏建义元年(528)置,为义宁郡治。治所即今山西沁源县。《元和志》卷13:“因沁水为名。”隋开皇十六年(596)为沁州治,大业初属上党郡。唐复为沁州治。北宋属威胜军。金初属沁州,元光二年(1223)

  • 鸭渌水

    即今中朝界河鸭绿江。《新唐书· 地理志》 引贾耽 《道里记》: 自营州渡辽水,“南至鸭渌水北泊汋城”。《新唐书· 高丽传》: “有马訾水出靺鞨之白山,色若鸭头,号鸭渌水,历国内城西,与盐难水合,又西南

  • 苌乡县

    北魏改长乡县置,属范阳郡。治所在今河北涿州市东五十里长安城。北齐废。

  • 玉山州

    唐武德五年(622)置,治所在安海县(今越南广宁省芒街东南玉山。一说在今广西钦州市东南)。贞观二年(628)废。上元二年(675)复置,改名为陆州。唐武德五年(622年)置,治安海县(今越南广宁省芒街

  • 钦化军

    唐方镇。中和三年 (883) 升湖南观察使置,治所在潭州 (今湖南长沙市)。领潭、衡、永、邵、道、郴、连七州。相当今湖南南部及广东西北部。光启元年 (885) 改名武安军。唐方镇名。中和三年(883年

  • 泰安陵

    在今江苏丹阳市东北三十二里。为南齐高帝陵。《元和志》 卷25润州丹阳县: “高帝道成泰安陵,在县口三十二里。”